智慧物流願景非一蹴可及 做好準備效益才能浮現
【作者: 王明德】
智慧化雖已是物流業的必要作為,不過系統只是手段並非目的,企業在導入前必須先釐清痛點,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系統效益也可一如預期的浮現。
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產業環境,智慧化系統成為物流產業的必要建置,不過對於多數業者來說,智慧化仍屬新概念,要讓系統順利發揮預期效益並不容易,系統業者對此提出相關建議,協助業者順利轉型,藉此強化競爭力,以掌握隨之而來的新商機
提升基層員工使用意願
系統業者指出,企業決定導入智慧物流系統後,必需先做沙盤推演,找出容易面臨的問題,事先規劃好解決方法,才能降低導入失敗的風險,避免「投資」變成「燒錢」。首先是無論企業準備導入的是哪一種資訊設備或系統,首當其衝面臨的問題,就是使用者的抗拒心態,智慧物流系統自然也不例外。
雖然此系統可以提升物流作業的效率,不過,人性天生難以改變,要員工改變已經熟悉的作業模式並不容易,再者,許多配送司機較為年長,本來就懼怕使用車機、手持式裝置等科技產品,最後,使用這些終端設備的目的是為了有效管控物流車輛與司機,種種因素導致員工喪失使用設備的意願。
系統業者就曾透露,某企業曾在導入初期遇過司機私下破壞車機的案例,其原因就在於此。面對使用者的無言抗議,企業該如何解決?除了高階管理者明確表態,強制要求使用者配合外,最重要的是提供足夠教育訓練機會,包括開課、舉辦說明會、製作使用手冊等,都是不錯的方式。
業者指出,效率和人員精簡是一體兩面,當引進資訊設備改善作業效率時,使用者難免擔心會遭遇失業危機,所以企業應該站在使用者角度說明IT效益。
另外,將終端設備的使用難度降至最低,也能減少使用者的抗拒心態,因此,軟體介面友善化、使用程序簡單化變得相當重要,舉例來說,在掃描商品條碼時有二種作法,先按下特定按鍵才能開始動作,或直接將掃描器對準條碼,兩者相比顯然是後者較為簡單。
穩定性是車機第一要件
除了降低基層人員的排斥感外,終端設備穩定性也是系統能否發揮效益的重點。企業在選購車機或相關裝置時,必需要將穩定性納入優先考量,這些終端設備跟隨物流車輛與司機不停移動,如果頻繁送修,不僅會影響正常作業,更有可能因此造成損失。
以砂石車為例,目前法令規定沒有安裝車機的砂石車不能進入河床開採砂石,如果採砂石收入為一天新台幣一萬元,萬一車機出現不能運作的狀況,砂石業者的損失就會以每日一萬元速度在增加,直到完全修復為止。至於有哪些因素會造成車機故障?一般來說有下列二點:
一、如同上述前文所提到的人為破壞,物流車輛駕駛員產生對車機的抗拒心態,促使其採取安裝開關、灌水、破壞GPS天線等不當手法破壞車機;
二、設備本身的品質問題,車機屬於通訊產品,無時不刻地在接收衛星訊號,也因此容易受到干擾,一台品質不好的車機,會因為干擾太強而無法接收訊號,或受到震動、電流不穩定等因素影響而失靈,因此在導入過程中必需進行各種不同情況的模擬測試,才能避免受到外在無法預期的因素影響。
另外,軟體的穩定性也是影響車機效能的關鍵,業者指出現在多由韌體補強,因此硬體商的韌體程式撰寫功力就相當重要。而架構在作業系統上的應用程式,則會視使用需求有所不同,各家企業所欲整合的系統類別與資料庫格式都不一樣,系統整合商如何快速且正確地完成整合動作?企業對此應注意功能性設計,避免將所有功能系統全數移至終端裝置,如此會導致功能過多造成穩定性不足。
台灣企業在導入行動物流系統時,常常先決定要使用哪一種硬體設備,然後再來開發應用程式,系統業者則建議物流廠商要避免此作法,由於硬體設備規格明確、容易評估,應該在最後環節時思考,理想導入程序應該是先找出需求、開發功能、評估硬體、最後則是針對使用者進行教育訓練,如此一來,才能選擇到兼顧穩定性與使用需求的智慧物流裝置。
尋找最佳運作機制
此外,資訊傳輸模式也是重要的考量,智慧化物流設備的終端裝置用途在於蒐集、取得資訊,這些外部訊息是否需要即時傳輸回企業內部?答案見人見智,即時傳輸訊息的好處在於讓服務多元化,例如快遞業可以提供客戶電子簽收功能,但多元化背後代表的是成本增加。
**刊頭圖(source:warehouse-management-system-wms)
【欲閱讀更豐富的內容,請參閱智動化SmartAuto雜誌 2020 年第 65 期12月號】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