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民眾闖總統府車道遭攔「咬傷憲兵」被警逮 總統府回應了

全台掀罷免潮 學者曝符5種條件立委恐陷「魷魚遊戲」風暴

掀舌戰?賴清德檢討基層警打詐不力 她批綠營:提油救火

明年開徵碳費 彭啟明:無法用二流標準設定減碳目標

環境部部長彭啟明表示,無法用二流標準設定減碳目標,明年元旦起即將開徵碳費,也透過制定碳費標準,鼓勵企業落實永續報告書內容,避免「漂綠」。圖/政大提供
環境部部長彭啟明表示,無法用二流標準設定減碳目標,明年元旦起即將開徵碳費,也透過制定碳費標準,鼓勵企業落實永續報告書內容,避免「漂綠」。圖/政大提供

國立政治大學企業永續管理研究中心今推出「ESG管理會計解決方案」。環境部部長彭啟明表示,無法用二流標準設定減碳目標,明年元旦起即將開徵碳費,也透過制定碳費標準,藉此鼓勵企業落實永續報告書內容,避免「漂綠」,同時也希望未來能往總量管制排放交易制度(ETS)邁進。

彭啟明談到,也提出希望討論目前政府所計畫推行的「永續長聯盟」政策,以及綠色標章設置規範,希望政府向企業目標看齊,一同實踐永續願景。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彭金隆則表示,過去的ESG相關討論大多停留於倡議,鮮少討論「怎麼做」,為此對政大教授吳安妮投入學術及學術應用表達高度肯定。除此之外,中小企業為台灣經濟的骨幹,需要有更多工具的協助及貸款的支持,金管會也推出「綠色及轉型金融行動方案」,希望能藉此導引國內資金投入永續相關產業,以促進轉型。

核心開發者、教授吳安妮表示,企業在ESG轉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數據透明度和準確性。她以其在管理會計領域的代表作-作業價值管理系統(AVM)為基礎,帶領團隊開發了包含ESG-SOR(永續績效營運報告)、ESG-BSC(平衡計分卡)、ESG-PVM(價值創造模型)、以及C-PVM(碳價值創造模型)在內的多種工具。工具能幫助企業精準評估其ESG表現,並避免漂綠行為的風險,實現資源的最佳化應用。

吳安妮指出,企業在永續發展過程中數據管理尤其重要。透過C-PVM技術,企業能夠更準確地掌握碳排放數據,並制定更具成效的減碳策略,進一步強化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

吳安妮也在會中表示,未來政大ESG解決方案將結合AI科技,提供更精準的ESG數據預測,幫助企業更好地掌握永續發展狀況。「希望藉由AI技術支援,使企業在全球市場中快速調整策略,達到真正的永續經營。」

證券暨期貨基金會董事長張傳章則表示,公司治理評鑑一直是基金會的業務範圍,已經決定自2026年起,將此評鑑正式轉型為ESG評鑑,呼籲上市櫃公司必須及早作相應準備。

政大校長李蔡彥表示,高等教育有義務在ESG解決方案上創新,讓學術研究能實際應用於產業界,協助企業走向永續。此方案在學生、企業、甚至全球永續發展上都具有重大意義。

彭啟明 政大 永續 碳費

延伸閱讀

政大推ESG管理會計解決方案 彭金隆、彭啓明相挺

喊話台北市處理垃圾同島一命 環境部:將共同研商互惠機制

邱泰源曾討碳費 彭啓明回絕「不可能」:怎跟窮人家挖金礦?

盧秀燕喊碳費八成留地方 彭啟明曝三套分配劇本:吵不完

相關新聞

賴總統:明年1月提2032年減碳新目標

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昨天登場,召集人賴清德總統表示,明年一月要在第三次會議時提出台灣二○三二年的減碳新目標,...

冷眼集/深度節能 就是從公家單位擠出一點電?

昨天舉行的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第二次委員會議,聚焦深度節能,也要重設定二○三二年新的減碳目標,看似大張旗鼓地要應對氣候...

減碳新目標…2032年減32% 2035年減38%

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昨舉行第三次會議,身兼召集人的賴清德總統宣布台灣減碳新目標,相較基準年二○○五年,二○三二年...

減碳新目標 環團:先落實3大能源轉型

總統賴清德昨宣布二○三二、二○三五年的減碳新目標,相較基準年二○○五年,分別將減量百分之卅二正負二個百分比、百分之卅八正...

經濟部目標2027減碳千萬噸 廖偉翔:為何不用核電減碳

賴清德總統昨日召開第二次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經濟部常務次長連錦漳提出深度節能席動方案,目標在2027年節省206億度...

2035年減碳上看40%?一圖看懂台灣「國家自訂貢獻」進度

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昨舉行第3次會議,身兼召集人的賴清德總統宣布台灣減碳新目標,相較基準年2005年,2032年...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