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核三廠二號機將除役…核電下月歸零 用電變貴變髒

施政100天「狂轟亂炸」 川普重塑美國理念 美一身傷

義大利鋼琴家蒂珀逝世

文/MUZIK

以敏感而富有表現力地詮釋史卡拉第奏鳴曲、巴赫《哥德堡變奏曲》、浪漫主義大師如蕭邦作品聞名的義大利鋼琴家蒂珀(Maria Tipo),2月10日以93歲高齡逝於佛羅倫斯,由其任教超過二十年、位於該市郊區的Fiesole School of Music公告周知。

作為古典樂壇的一位魅力人物,優雅的金髮蒂珀女士能夠從樂器中激發出彩虹般的色彩,演奏古典傑作的同時,克萊門第(Muzio Clementi)這樣長期被同時代的莫扎特和貝多芬所掩蓋的義大利作曲家。

與克萊門蒂一樣,蒂珀有時也被大眾忽視,尤其是在美國。儘管他在1950年代穿梭於美國各地、演奏超過300場——當時絕大多數鋼琴家都是男性——但他後來離美三十年、回到意大利教學並組建家庭。直到1990年代初,才重返美國巡演,《紐約》雜誌當時即稱他為「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音樂秘密」。

1993年,Charles Michener為該雜誌撰文,將他的鋼琴演奏描述為「最高級別的音樂敘事」,並特別讚揚了他的史卡拉第奏鳴曲錄音:「這裡有一種節奏的活力,掃除了所有古老的蛛網,並賦予每個樂句舞蹈般的生命。」

蒂珀受到同行的高度評價,他逝後,阿格麗希(Martha Argerich)於意大利都靈的一場音樂會上暫停演奏,並以一首舒曼的作品致敬,又在社群媒體頁面上表示:「他的音樂性、他的天賦和他非凡的鋼琴演奏技巧,皆富含啟發」,在義大利和瑞士的音樂學院「也是一位非凡的教育家」。

曾在日內瓦隨蒂珀學習的鋼琴家戈納(Nelson Goerner)接受電訪時說:「他的聲音輝煌……擁有你能想像的鋼琴所能產生最美麗的如歌般的音色。對我來說,他是一位非常完整、非常誠實的藝術家。演奏時充滿了想像力的閃光,但同時對樂譜表現出深思熟慮的尊重。」

1949年,年僅17歲的蒂珀就贏得了日內瓦國際音樂比賽的最高鋼琴獎、嶄露頭角;三年後,又在布魯塞爾的伊麗莎白女王音樂比賽中獲得第三名。評委之一、受人尊敬的鋼琴家魯賓斯坦(Arthur Rubinstein)將之推薦給自己的經理人Sol Hurok,Hurok將蒂珀帶到美國,並安排於1955年在紐約市政廳首次亮相。

「無論他觸碰什麼,都表現出自信和能力」,《紐約時報》知名樂評荀貝格(Harold C. Schonberg)在一篇評論中寫道,強調了他的「節奏和清晰度」以及「演奏的活力」,總結來說是「一位具有非凡潛力的鋼琴家」。

1956年,24歲的蒂珀發行首套專輯,錄製了12首史卡拉第奏鳴曲。這張由Vox唱片公司發行的專輯,成為評論家和收藏家的最愛,數十年後重新發行的CD版本,讓人將它與霍洛維茨(Vladimir Horowitz)相提並論——後者早前對這些奏鳴曲的演奏,促成了對義大利作曲家的當代復興。

三十年後,蒂珀在EMI錄製了《哥德堡變奏曲》,挑戰了這首因顧爾德(Glenn Gould)的演奏而獲得新認可的鍵盤經典。包括《波士頓環球報》樂評Richard Dyer在內的崇拜者,讚揚了他演奏中的情感強度和抒情性,不過也有其他人質疑:他是否需要那些宏大的手勢和獨特的節奏變化?

儘管如此,蒂珀總是走自己的路。當被問及他和霍洛維茨對史卡拉第的不同處理方式時,他直率地回答:「他是霍洛維茨。我來自那不勒斯。」

「任何與蒂珀小姐有過接觸的人都知道他是多麼果斷」,荀貝格在1991年寫道,當時正值這位鋼琴家32年來首次在紐約舉行獨奏音樂會前夕:「他高大、威嚴、和藹、愛笑,但也可能很固執。當他下定決心時,下巴會向前突出,眼中閃現出鋼鐵般的堅定,他是不可動搖的。就這樣。話題結束。」

作為數學家和鋼琴家的女兒,蒂珀1931年12月23日出生在那不勒斯。自幼習琴,先是接受曾隨布梭尼學習的母親的指導,後來又受教於Alfredo Casella、Guido Agosti。

「我從未聽過錄音。母親就是我的錄音」,蒂珀談到童年時說:「他演奏,我聆聽。」

1960年代回到意大利的時候,因巡演鋼琴家的孤獨生活而感到疲憊的蒂珀,與吉他手兼作曲家Alvaro Company結婚,並生下後來成為小提琴家、與母親一樣在Fiesole任教的女兒Alina。他們的婚姻破裂,最終以離婚告終,因為蒂珀在照顧家庭的期望下試圖平衡工作和家庭「作為藝術家、母親和妻子非常困難」,他告訴《紐約》雜誌,「當我從一場演出回來時,我必須處理一切——家務、學生、孩子。男人對這些一無所知!」

蒂珀與鋼琴家Alessandro Specchi的第二段婚姻,也以離婚告終。

儘管持續演奏了幾十年、主要在意大利發展,但蒂珀表示,自己在教學領域得到了新的滿足,與學生如Fabio Bidini、Frank Lévy、Pietro De Maria、Giovanni Nesi、Andrea Lucchesini)一起工作。戈納也說,蒂珀對學生有一種近乎母愛的情感:其關心,不僅僅是作為一名音樂家,而是作為一個人。

正如蒂珀所見,一個人的內心生活與他們的音樂能力之間存在直接聯繫,他希望同時培養:「你的內心越豐富,音樂就越好。」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MUZIK閱聽古典樂》

《MUZIK AIR古典音樂線上聽》

延伸閱讀

義大利無意參加歐洲駐軍烏克蘭 外長盼由聯合國主導

鋼琴新秀張凱閔 挑戰貝多芬經典「漢馬克拉維」

NBA/獨行俠宣傳影片疑似「打碼」唐西奇 球迷炸裂、前職員解釋內幕

影/玻利維亞巴士墜800公尺深谷…至少31死 現場畫面曝光

相關新聞

純AI生成作品不受美國著作權法保護

美國聯邦上訴法院裁定:沒有任何人類參與的 AI 生成作品資格不符、無法得到著作權保護。電腦科學家Stephen Thaler開發了一款名為「創意機器」(Creativity Machine)的生成式人工智慧(genAI),Thaler將該AI 創作的一幅圖像命名為《A Recent Entrance to Paradise》,且主張這幅作品應受著作權保護,並提起訴訟挑戰美國著作權局的駁回決定,但哥倫比亞特區的聯邦地方法院維持著作權局的判決。之後泰勒提起上訴,聯邦上訴法院也依然維持原判。

美國指揮約翰.尼爾森逝世

以詮釋白遼士史詩作品聞名、也曾數次前來臺灣演出及開設大師班的美國指揮約翰.尼爾森(John Nelson),3月底以83歲之齡去世。尼爾森1941年生於哥斯大黎加的基督教傳教士家庭。他在茱莉亞音樂學院向指揮莫雷爾(Jean Morel)學習,拿下Irving Berlin 指揮獎。隨後,他成為康乃狄克 Greenwich Philharmonia 、紐澤西州Pro Arte Chorale音樂總監,並加入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的指揮行列。1972年,他的職業生涯迎來了一個巨大轉折,開始終身致力於白遼士的音樂。

美國國家交響樂團續約音樂總監 迎接百年團慶

美國國家交響樂團(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宣布,與現任音樂總監Gianandrea Noseda延長合約四年,其任期將涵蓋該團2031年的百年團慶。Noseda是2016年成為該團準音樂總監、2017年正式履新,原約期限至2026-2017樂季。

課後音樂教育 有助於孩童社會情緒發展

在近期發表於《PLOS One》期刊的一分研究中,南加州大學的Jed Villanueva、Beatriz Ilari、Assal Habibi探討了兒童時期接受正式音樂教育與其後社會情緒、節奏感及音高模仿能力發展之間的關聯性。此一長期的對照研究,對比了83名參與音樂、運動或無課後活動課程的孩童。 結果顯示,參與音樂課程的孩童在音高模仿能力上表現優於對照組同儕。這些發現表明,長期的正式音樂教育課程可對兒童某些層面的社會情緒發展產生正面影響,但整體影響有限。

小澤征爾松本音樂節公布2025節目陣容 艾森巴哈將指揮小澤90冥誕音樂會

由日本指揮大師小澤征爾創立的小澤征爾松本音樂節,日前公布了2025年的節目陣容:今年音樂節訂於8月11日至9月9日舉行,齋藤紀念管弦樂團將帶來兩套「樂團音樂會」與一套歌劇演出,更值得一提的是,在9月1日小澤征爾90歲冥誕當天,齋藤紀念管弦樂團將移師至東京舉辦「歡慶小澤征爾90!」的紀念音樂會,由德國指揮家艾森巴哈(Christoph Eschenbach)指揮馬勒第二號交響曲《復活》,與樂迷一同重溫大師生前帶來的感動。

Bachtrack 2024古典樂壇大統計

知名古典音樂網站Bachtrack一年一度的大統計再次出爐,該站匯集2024年整年的現場節目(主要針對歐美日地區48國的大型樂團、劇院和音樂廳),共計30774場音樂會、歌劇與舞蹈演出,以評析藝壇趨勢、了解古典音樂世界的變化。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