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猶在 奧德薩歌劇院樂聲未歇

【文/MUZIK】

座落於烏克蘭第一大港奧德薩市中心的歌劇院裡,傳來排練《藍色多瑙河》的樂聲,合唱團口中的德文唱詞,讓人幾乎忘記——這其實是不折不扣的「戰地歌聲」——在這幢19世紀晚期的新巴洛克風格建築中,所謂的衝突,感覺好像都是外頭的事了。

奧德薩國家戲劇與芭蕾學院劇場(The Odessa National Academic Opera and Ballet Theater )助理總監Lyudmila Serhiychuk壯言:歌劇院是奧德薩的核心,只要心臟還在跳動,就表示這個城市活著。

2022年2月,俄烏戰事一開,奧德薩就成為俄軍早期劍指的重要目標,但該市目前仍屬烏克蘭控制區域,而且依舊扮演文化中心的樞紐角色。

開戰初期,住在城裡的Serhiychuk一家都嚇到了,但他們決定留下、撐過充滿恐懼與不安的前幾個月。當時歌劇院雖然被迫關閉,但歌手Dmytro Pavlyuk回憶,合唱團仍然在市內的公園、廣場,到處為烏克蘭軍隊與從其它城市流轉而來的同胞演出。之後,歌劇院重啟,但入場人數限定在防空洞可以容納的範圍之內,空襲警報一響,所有人都要躲進掩體超過一小時,等警報停止,才回到座位上、繼續把歌劇看完。

另一位歌手Vitaliy Bilyy則說,他們必須接受新的現實,畢竟這就是他的工作、要做的事還是得做,況且在家乾等感覺更糟。能住在烏克蘭相對安全的地方,他已經覺得自己很幸運,並對仍能進行現場演出心懷感謝。在他看來,觀眾們來到劇院、花上三到四個小時,可能就是為了暫時忘掉恐怖的一切、來看美的東西、聽美的音樂。

不過戰事當然未歇,俄軍持續打擊烏克蘭全國的電力網路,讓奧德薩三不五時鬧停電。Bilyy說自己不作太長遠的打算,他們這些還在城裡的人,更關心怎樣活過今天、如何應付明天——他知道,就算身處全市中心,彈指之間,一切也都可能改變。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MUZIK閱聽古典樂》

《MUZIK AIR古典音樂線上聽》

延伸閱讀

俄傭兵稱已奪巴赫姆特東部 歐盟急援烏克蘭砲彈

【Daily Podcast】烏克蘭戰俘疑遭俄軍射殺影片/北溪天然氣管道調查進度/4名美國人於墨西哥遭綁架事件

被槍決的「叼菸大叔」:烏克蘭戰俘影片與戰爭人道問題

烏俄戰爭最長一戰 西方官員:俄軍在巴赫穆特戰場傷亡2至3萬人

相關新聞

募資千萬英鎊 倫敦音樂廳求自立

以室內樂演出聞名的倫敦Wigmore Hall,鑑於「英國不穩定的古典音樂公共環境」,為擺脫公共補助、實現完全自立,宣布啟動總額1000萬英鎊的募資計劃,可謂開全英風氣之先。

舊金山交響樂團坐擁捐贈基金叫窮 團員連署請願挽留沙隆年

沙隆年(Esa-Pekka Salonen)日前宣布不與舊金山交響樂團(San Francisco Symphony)續約,引起廣大關注。雖然他對此只以「與團方沒有共同願景」一語帶過、後續未曾再加說明;但現況顯示,該團為撙節開支,而決定砍掉數個節目系列、取消歐洲巡演等,很可能就是導致音樂總監認為未來工作的重點全失,而決意掛冠的主因。

努力一甲子 美國青年管弦樂團下臺鞠躬

美國青年管弦樂團(American Youth Symphony)宣布停止營運,讓當地習樂者失去了一道從學涯轉入職涯的重要橋樑。

麥凱萊將接掌芝加哥交響樂團

芝加哥交響樂團協會(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Association)宣布,該團董事會一致同意,任命芬蘭指揮麥凱萊(Klaus Mäkelä)為其133年團史中的第十一任音樂總監,並馬上受聘為準音樂總監,於2024-25樂季負責兩週的預訂音樂會,曲目包括馬勒交響曲,以及與駐團鋼琴家特里弗諾夫(Daniil Trifonov)合作布拉姆斯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大手又多指、團員變觀眾 昆士蘭交響樂團AI繪圖廣告惹議

2月22日,澳洲昆士蘭交響樂團(Queensland Symphony Orchestra)在Facebook頁面上貼出一則音樂會宣傳文,說著「週六想要點什麼不一樣的嗎?來看管弦樂團演出吧」,而配圖讓人一眼看去,似乎就是一對情侶在音樂廳前排座位互相輕撫的恩愛情景。但定睛細顧,便會發現「案情似乎並不單純」:兩人的指頭不但數量太多,還大得驚人;怪異的光線把他們的臉色搞得像蠟像;女生穿紗沒問題,但除了腿上放著一個不明為何的大方塊,如果再把目光移到男方身上,還會發現他身上穿的,竟然是燕尾服與紗紡混搭?

聖體藏著歌?《最後的晚餐》自帶安魂曲

達文西名作《最後的晚餐》,以耶穌被捕前與十二門徒告別的一餐為主題,描繪了十五世紀基督教世界對這個核心事件的定位與看法,無疑是繪畫史上的極致之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