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在WHA外辦論壇 探討大流行病協定、國際衛生條例

世界衛生大會WHA在瑞士日內瓦舉辦,我國雖然未受邀參與,但仍組成世衛行動團在場外發聲。28日我國與美國等理念相近國家衛生官員舉辦「大流行病協定制定與國際衛生條例修正」專業論壇,與會成員皆認同,任何國家都不應置身事外,期待未來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台灣納入這二項國際規範的簽署方。
歷時三年的新冠流行,加劇各種健康不平等,導致全球性經濟衰退,對每個人的生活帶來影響,顯示舊有的全球衛生治理架構無法有效因應全球衛生安全危機。 世界衛生組織因此研擬「大流行病協定」草案與「國際衛生條例」修正草案,也是今年世界衛生大會討論焦點。
我國不是WHO會員國,無法參與相關會議討論,政府單位及學者專家僅能依據公開資訊仔細研討,並尋求未來能有意義地參與相關機制運作。衛福部長邱泰源指出,國際衛生條例修正重點,在強化監測通報與分享機制,提升全球的應變量能。由新冠經驗來看,台灣是最早覺察疫情風險並快速採取應變的國家,同時積極與國際夥伴分享資訊,秉持公開透明原則取得人民信任,相信我國的參與有助國際聯防機制。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我國5月28日在日內瓦舉辦論壇,並由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擔任主持人,首席防疫醫師林詠青也分享我國未來因應大流行的準備。
論壇邀請WHO大流行病協定起草人及國際衛生條例修正委員會成員的Lawrence O. Gostin教授,以及我國駐WTO大使羅昌發擔任講者,就「在後疫情時代推動公平、團結與包容的大流行協定與國際衛生條例」及「國際衛生條例與大流行病協定的效能缺口與包容性不足」討論。
與會者皆認同防堵疫病散播與維護全人類健康是普世價值,任何國家都不應置身事外,期待未來WHO將台灣納入這二項國際規範的簽署方,共同監測新興病毒株,通報及分享病原體檢驗資料、疫苗或抗病毒藥物研發及臨床試驗結果等,為因應下一波大流行預作準備,讓台灣參與打造更具防疫韌性的國際社會。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