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金門濃霧攪局…尚義機場航班大亂 上千旅客受困怒喊「我要回家」

明後2天飆高溫上看37度 周三變天轉涼「全台有雨」

【重磅快評】台日沒想像中美好 但台灣不能疑美也不能疑日

台灣下月將到日本大阪世博參展,日方提醒我方要清楚表明是以民間企業身分參加,避免造成誤解。圖為台灣在大阪世博的展館。圖/貿協提供
台灣下月將到日本大阪世博參展,日方提醒我方要清楚表明是以民間企業身分參加,避免造成誤解。圖為台灣在大阪世博的展館。圖/貿協提供

最近有兩件事,都可以證明台日關係不像民進黨政府宣稱的那樣美好,更不可能「台灣有事,日本有事」。

一件是台灣4月將到日本大阪世博參展,日方特別提醒我方,要清楚表明是以民間企業身分參加,以避免造成誤解。第二件是日媒披露,去年5月蔡英文卸任總統,本來想在7月去參加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追悼儀式,但日方未批准。

這兩件事,都反映日本擔心中國大陸的反應,遠勝過在意我方的感受。不過,對向來標榜台日關係良好,強調和美日站在一起的台灣來說,既不能疑美也不能疑日,沒看到經濟部長郭智輝對大阪世博這件事怎麼說嗎?「日本有來邀請,就是很大的誠意」。

如同台灣對外參加國際競賽,名稱始終是個棘手的議題。即將於4月在大阪舉行世界博覽會,因為我們不是國際展覽局(Bureau International des Expositions,簡稱BIE)的成員,無法以官方名義參加,轉個彎用民間組織去參加。這原本沒有問題,耐人尋味的是,日本外務省特別要求台灣要表明是以「民間機構」身分去參加。

BIE是負責監管和組織世界博覽會的國際機構,只有其會員國才能以正式國家名義參展。日方的提醒沒有錯,但日方舉動立刻引發在野黨立委質疑,現在不是台日關係最好的時候嗎?日本外務省在意的點是什麼?這背後有什麼玄機?是擔心台灣過於高調,惹來中國大陸的抗議?

來看看經濟部在6日發的聲明,雖說擺明的就是大內宣,但其實也是四平八穩,並沒有強調台灣是以官方的名義去參加世博,而是用模糊的方式帶過台灣參與了世博,嚴格說來並沒有太大問題。日方的提醒可以說是合規,但也顯得過度小心翼翼。

其實1971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後,長期未能以國家身分參加世界博覽會。直到2010年上海世博,台灣以「台灣館」的名義重返世博舞台,但被列為「中國國家館」之下。一度引發爭議。不過當時原本大陸方面要將我們列在台港澳區,我方自然不肯,最後意外單獨列為「台灣館」,若不仔細想想前因後果,就表面名稱來看,比這次大阪對我方的待遇還好。而當年是馬英九總統任內,兩岸關係還不錯的時候。

受到中國大陸的外交壓力,我方今年仍無法以「台灣」或「Formosa」(福爾摩沙)等名稱參展大阪世博。只能以企業名義參展,並採用「Tamayama Digital Tech Co., Ltd.」(玉山數位科技株式會社)名義參加大阪世博。「Tamayama」取自玉山的日語發音,以此間接代表台灣。

選擇以企業名義參與,未嘗不是突破困境的一種方式。這是國際現實,人民都能理解,無論是中華民國還是台灣,無論是藍還是綠執政,要走向國際都很辛苦。與其糾結在名稱問題,不如務實推展經貿外交。既然如此,就不要老是批評國民黨執政時軟弱,民進黨執政不也一樣?

世博 台日關係 日本

延伸閱讀

日本岡山與愛媛山林大火延燒 局部地區獲撤離指示

屏中雙語實驗班赴日姐妹校 搭公車城市探索、體驗劍道

日本主動型基金聚光 投信:雙利多加可定期定額布局

日股ETF 四強 賺贏大盤

相關新聞

【重磅快評】民進黨養共諜,賴清德轉移焦點株連全國

民進黨共諜案連環爆,共諜就在賴清德總統身邊,而且府院黨全淪陷,迫使兼任民進黨主席的賴清德接連兩周都在中常會上就共諜案作裁...

【重磅快評】路邊歐巴桑拿部會千萬補助是如何辦到的?

檢調跟緊民進黨大罷免節奏,繼花蓮、台南,新北、台北地檢署也大動作搜索約談,不僅直搗國民黨市黨部,還約談黨部主委;與此同時...

【重磅快評】顧立雄自保還糗爆了吳釗燮

民進黨諜影幢幢,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身陷風暴核心。眼看這把火就要燒到過來,國防部長顧立雄澄清吳釗燮幕僚何仁傑不曾在國安會或...

【重磅快評】從台灣國到脫中入美 賴政府不演了

天下大亂,形勢大好!美國總統川普推翻全球政治經濟秩序,美中關稅對壘,地緣政治升溫。亂石崩雲,驚濤裂兩岸;從國家重建、社會...

【重磅快評】匪諜就在本能寺 吳釗燮洩漏國安大破洞

賴政府清算陸配之際,檢調卻查出府院黨窩藏無數共諜,原來「匪諜就在本能寺」,特別是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的多年幕僚何仁傑竟是綠...

【重磅快評】人民吃苦、黨工吃補 賴清德功德圓滿?

美國總統川普引爆全球關稅大戰,賴清德總統日前出席活動時一度呼籲國人「吃苦當吃補」,但總統府事後提供媒體的影片,疑似刪除「...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