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過年返家遇劫…楊梅休息站電動車自撞起火釀3死 6孩童身分待釐清

年前不平靜…台南今晚1分鐘內連2震 氣象署說明了

車尾稀爛氣囊全爆 百萬網紅千千返鄉遇車禍:有記憶就在醫院

【重磅快評】10億憑空消失?侯友宜和中央要算清這筆帳

新北市長侯友宜昨視察新北蘆洲水湳溝,表示接管補助從20幾億砍到剩8億,希望中央能提高。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北市長侯友宜昨視察新北蘆洲水湳溝,表示接管補助從20幾億砍到剩8億,希望中央能提高。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北市長侯友宜視察蘆洲水湳溝改善工程時,表示汙水接管補助從20幾億元砍到剩8億元,希望中央能提高;國土管理署反擊,指今年新北市獲中央核定補助金額為17.9億餘元,遺憾新北市用錯誤資訊誤導及刻意淡化中央協助。新北市和中央針對汙水建設的經費補助,近年來迭有爭議,但雙方的帳始終對不起來,也讓外界看得霧煞煞。 

侯友宜昨天下鄉視察,他在媒體面前拜託內政部國土署官員兩件事,一是汙水接管補助從20幾億元砍到剩8億元,希望能提高,二是呼籲國土署支持新北蘆南蘆北都市計畫。國土署先回應今年已二度請新北市釐清三重果菜批發市場案審定目標、公共設施回饋及公平性,並先行補辦公展,今天再公布中央補助新北汙水接管的金額。

國土署指出,新北市每年獲中央補助的汙水建設經費名列全國前1、2名,補助金額約15億元至20億元之間,今年度獲中央核定補助金額為17.9億餘元,均包含接管建設,新北市所述砍到剩8億元絕非事實;國土署並措詞嚴厲指新北市此舉將排擠其他縣市的補助經費,為爭取中央建設補助的嚴重錯誤示範。

到底是8億元還是17.9億元,其間差了近10億元,這筆錢應不會憑空消失,應該也不難查。如果侯友宜市長的資訊有誤,新北市今年確實有拿到近18億的補助,新北市就應勇於認錯並澄清,還給國土署「清白」 。

反之,如中央所言,今年的補助雖為17.9億元,但其中除了接管補助,還涵蓋其他汙水工程經費,侯市長所指的8億元接管補助並非憑空杜撰,國土署也應該說清楚,而不是以籠統數字來指責地方,還扣以「排擠其他縣市補助經費」的大帽子,這就不厚道了。

畢竟,新北市政府近年來在汙水建設上投注了不小心力,接管率、接管戶數都是全國的資優生,拿比較多的補助,也是合於常理;國土署若倒果為因,指新北因拿比較多的補助就是排擠其他縣市補助,難道不是意在挑撥嗎?國土署怎麼不提中央核定114年治水計畫補助,在總預算551億元中,新北只有約20億元、僅占3%?

弔詭的是,為了汙水接管補助的經費,新北市政府幾乎每年都要和中央吵一次; 以2022年為例,新北市政府水利局就砲轟營建署(國土署前身)補助汙水下水道建設金額從20億元腰斬一半,有235件案子卡關。

當時營建署也提出反駁,指當年核列補助為19.26億元,與市府所述10億元並不相符,營建署指新北市刻意淡化中央協助,如同今年說詞的翻版,但後來也不了了之。如果新北市因納管率提高,工程變少,汙水接管補助變少,也還說得過去,但年年如此,雙方數字差距那麼大,恐怕就有貓膩,雙方這筆帳若不理清楚,恐怕年年都有得吵。           

侯友宜 國土署

延伸閱讀

打臉侯友宜? 國土署:新北排擠其他縣市汙水補助經費

新北市美術館明年4月開幕 三重將建第二總圖

子弟兵戴湘儀傳捲感情糾紛 侯友宜說話了

拳擊/林郁婷國際賽再受委屈 侯友宜籲政府站出來

相關新聞

【即時短評】有政府會情勒 都是總預算被砍的錯

年關將近,今天是立法院最後一天上班日了,這兩天在立院流傳一個笑話,「今年包不出紅包給小朋友,因為總預算被藍白砍了」。這當...

【重磅快評】寶林茶室6人枉死 見證綠色執政的粉飾太平

去年3月轟動一時、造成6人死亡的「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台北地檢署今天偵結,認定是寶林員工疏失造成「邦克列酸」毒素產生。...

【重磅快評】卓揆砲火四射 劉世芳護航黑熊如序進行?

立法院總預算表決大戰備受關注,閣揆卓榮泰上火線,指立委把數發部、NCC等部會預算刪到1元是毀滅國家的第一步,若預算遭大砍...

【重磅快評】林俊憲示範 福爾摩沙有什麼仇恨放不下

賴清德總統日前和立法院長韓國瑜喝和解咖啡時公開宣示,「在福爾摩沙,沒有什麼仇恨放不下,也沒有什麼不快過不去」,網友剛沉醉在賴要當全民總統的幻想中,一轉眼,民進黨賴系立委林俊憲就在台南推動大罷免,逆向詮

【重磅快評】賴清德的和解咖啡金句,把鄭成功變反派?

賴清德總統今天接見立法院長韓國瑜率領的川普就職慶賀團,期許朝野團結拚外交,未來團結為台灣打拚。事前賴清德稱邀韓國瑜喝和解...

【重磅快評】除非把我打死?老柯的仇恨癥結是賴清德

總統賴清德今天和立法院長韓國瑜率領的訪美團喝咖啡,他致詞時表示「沒有什麼仇恨放不下,也沒有什麼不快過不去」,話說得很溫暖...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