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即時短評】汐東線動工基隆捷運呢?基隆憂心「為人作嫁」

客戶全握在台積電 專家:美日韓拚晶圓廠恐是蓋心酸的

陸配亞亞案 學者:法院使兩公約成為打壓異議言論工具

【重磅快評】推罷樑、黑川普 誰讓公廣成失控巨獸?

文化部長李遠日前受訪時,就公視TaiwanPlus報導指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是重刑犯一事,認為此事非常嚴重。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文化部長李遠日前受訪時,就公視TaiwanPlus報導指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是重刑犯一事,認為此事非常嚴重。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去年強行修正「公共電視法」,降低董監同意門檻、打掉預算天花板上限、合法化TaiwanPlus,文化部當時形容「拆掉緊箍咒」,公廣此後卻陸續推罷樑、酸柯P、黑川普,彷彿一隻失控的政媒巨獸,脫離如來佛的五指山。

「泛公廣集團」被稱為媒體巨獸並不為過,包括公視、華視、客家電視台、原民電視台、原民廣播電台、講客廣播電台等是基本架構,再加上國家機器掌控的中央社、中央廣播電台、TaiwanPlus(國際影音平台),通路涵蓋電視、廣播、網路等媒介,包山包海、有兵有糧;政府預算每年至少補助公視9億元、TaiwanPlus成立4年燒掉58億元,公共媒體絕非外界以為的「弱勢媒體」。

公視法修正放寬後,公廣集團如同被打通任督二脈。基隆罷樑期間,公視台語台肆無忌憚推出「拆樑行動」新聞專題、華視YouTube也曾播放三立前主播廖筱君的網路政論節目,公廣「染綠」浮上檯面。民眾黨立委吳春城痛斥,TaiwanPlus在「台灣打擊貪腐」主題中,大肆報導民眾黨主席柯文哲的新聞和上銬照片,淪為當權者打擊政敵的大外宣工具;前公廣董事徐瑞希曾直言,民進黨政府把公廣集團變成「民進黨版的中央電視台」、把TaiwanPlus變成「民進黨版的環球電視網」。

公廣擦邊球嘗到甜頭後,TaiwanPlus最近更惹出國際麻煩,一位委外的女記者竟在鏡頭前用「重刑犯」形容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民進黨立委賴瑞隆憂心影響台美關係,文化部長李遠也坦言,「這非常嚴重」。TaiwanPlus尚未發揮國際平台效果,先鬧出國際大笑話,得罪的對象還是美國總統,令人捏把冷汗。

公廣集團不務正業其來有自,華視不斷傳出要賣土地祖產變現,以「資產活化」為名,忘了內容才是媒體本業;公視和華視還被立委柯志恩踢爆要合資3000萬投資一個新創AI與活動執行公司,公視法第10條第7款雖規範公視基金會業務範圍包括「傳播技術與內容製作之研究、創新及推廣」,但公視和華視顯然是「為了喝牛奶,養了一頭牛」,為了AI技術而投資AI公司,涉嫌逾越媒體專業,也過度超譯母法授權。

公視仰賴政府奶水、華視則虧損連連,現在還異想天開要當金主搞創投,事實上,3000萬對一間新創AI公司,恐怕連塞牙縫都不夠,中央社新任社長胡婉玲人事引發董事請辭抗議、台灣金聯公司剛鬧出新董座呂政璋閃辭鬧劇,賴政府自稱「AI政府」,公廣集團要投資的「AI公司」是何方神聖,難道又要酬庸另一個「賴友友」?AI公司未來若虧損,最後是否由納稅人來填補財務缺口?

以前媒體是「黨國機器」,被視為國民黨宣傳工具,民進黨當年倡議「黨政軍退出媒體」,如今媒體宛如第四軍,公共化不足,連常態化都是奢求。賴清德總統曾承諾當選將改善公廣集團,卻把公共媒體改造成「媒體國家隊」,如果連公廣媒體都愈來愈同質化,民主政治只剩下「綠化」或「黑化」的選項,將是台灣社會最大的信賴危機。

相關新聞

【重磅快評】李進勇把公投塞回鳥籠 主委做得比總統大

國民黨立院黨團拚反戒嚴及反廢死公投案逕付二讀,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死刑在台灣合憲,台灣更無戒嚴,難道提案政黨已找到了那兩...

【重磅快評】在川普和習近平的菜單上 台灣是沙拉嗎?

美國總統川普分別和俄羅斯總統普亭、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通話,調停俄烏戰爭。雖然川普和普亭的通話,被CNN形容為幾乎沒什麼實...

【重磅快評】川普乾淨的煤洗白賴清德?民眾笑著笑著就哭了

上任後各種作為讓全世界摸不著頭緒的美國總統川普,又語出驚人地說「煤炭美麗又美麗」,他已要求相關部門,利用這些「乾淨又美麗...

【重磅快評】經濟部戳破郭智輝綠電回台盤算 頭還洗下去?

台灣面臨能源困境,經濟部長郭智輝去年10月拋出在菲律賓「種綠電」並透過海纜運回台灣的構想,當時就被外界批評為天馬行空,根...

【重磅快評】不想當美國人很難嗎?格陵蘭人用選票說不

在川普效應籠罩下,格陵蘭議會選舉變天,立場中間偏右的民主黨贏得30%選票意外勝出,將與其他政黨談判籌組執政聯盟。民主黨主...

【重磅快評】賴清德的國安策略源自「國會大樓縱火案」?

今天中午,總統府忽然宣布,將在下午發表「敞廳談話」,宣布今天的國安會議結論。結果在這場賴清德總統親自主持的敞廳談話上,賴...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