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短評】氣候委員會首登場 別成產學背書大會
總統府即將舉行「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今下午準備首度開會,預計討論七大主軸,包括淨零路徑、綠能、減碳、綠色與數位轉型、永續綠生活、綠色金融及國土永續調適等,內容涉及甚廣,堪稱格局龐大,有強力主導國家氣候政策之勢,形同過去行政院政委跨部會協調的工作,由總統一肩扛下,強度與力度皆不可同日而語。
不過總統府第一次開會,短短不到3小時內就要討論如此繁多,且複雜的議題,若非有「會前會」定調,否則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尤其委員會標榜要官民合作,統合產學界的意見,下設政府部門8人、產業代表6人、公民代表6人、學者專家4人,委員共計24人,大家能否在會中完整發表看法,又是否有交流、辯論的空間,都讓人懷疑。
賴清德總統高調成立委員會,特色即在各方意見的匯流,展現政府大開大闔、廣納諫言,非剛愎自用、閉門造車的態度,意在擴大政策的多元、務實性,當然也是賴總統形塑個人形象的舞台,亦是賴政府與蔡政府做出區別的重要設計。
然而,今日委員會時程講究「短而精」,時間並不充裕,能不能做出充分討論是一大問題,更令人擔憂的是,如此安排,就怕委員會聆聽百家意見是假,挾產學界為政策背書是真,到時恐怕就違背了委員會最初的美意。
誠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預計每一季開會,首次開會未能充分對話也無妨,下一次或下下次再趕進度即可,但也視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的定位到底如何?
究竟委員會的角色是諮詢、監督,還是整合單位,又與行政院如何分工,外界依舊霧裡看花。假如委員會慢條斯理,遲遲無法達成結論,政策是否就此停擺?還是政策可以無視委員會進度,那又要委員會何用?
賴清德總統上任,嘗試政策新路徑,由總統府攬責,將過去蔡政府更為實質的雙首長制又向總統制傾斜。總統府委員會會是總統製造清新開放形象的工具,還是真正地廣納百川,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