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短評】規定多如牛毛、變變變 民眾防疫徒呼奈何

疫情嚴峻,每個人都可能染疫,除了心裡有著無形的壓力,最麻煩的當屬疫情的相關規定多如牛毛又頻繁變動;還有太多的專有名詞,讓民眾想跟都跟不上。此時,最需要的是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簡化規定,官員們能換位思考,不要再創造一些名詞讓民眾摸不著頭緒。
以民眾需要的快篩試劑為例,民眾除了得要花時間、精神、體力去排隊,還得先要弄清楚那裡有賣,各家藥局何時銷售,又今天是身分證單號還是雙號;一個環節弄不清楚就得多跑一趟,遇上下雨更得淋成落湯雞,難怪會造成民怨。
比比看新加坡,政府郵寄配送到家,有需要才篩,可想而知可以替民眾省下多少不必要浪費的時間。
再看看居家隔離規定,短短幾日已有數變,從親密接觸者的定義數變,到現在還有很多人弄不懂,為什麼同住家人打了3劑疫苗者可以0+7,政府卻說若要3+4也可以自己上網填,推測是為了保險業者解套。
還有,官員的說法也得統一,像是一下子說集中檢疫所,一下子說「加強版防疫旅館」,弄得老百姓頭都昏了。更別說還有複雜的入住規定,像必須是「年齡70歲以上、年齡65至69歲獨居、懷孕36周(含)以上、出生3至12個月且高燒(>39度)、或無住院需要但不符合居家照護條件之無症狀、輕症確診者」這樣的規定,恐怕連衛生官員自己都難一下說得完整。
台中市好意開了快篩陽、親子和診所等3種得來速,雖說具分流效果,但其實講得是一件事。是否只要告知民眾快篩陽了,有疑慮去那些診所或醫院的特別門診即可,另並把老人、兒童和孕婦等特別通關即可,否則光是問自己屬於那一種得來速,又原本的兒童得來速還又剛改名叫親子得來速,民眾恐怕會更難理解。
再看看防疫記者會上,官員們解釋疫情通報的流程,「法傳系統」一詞朗朗上口,說穿了不過就是透過電腦上傳中央罷了,但硬是要講專業名詞,可曾思考過民眾根本聽不懂?
再如,「自主疫調回報系統」若是填寫錯誤,只有24小時內可以重新寫一次,這不是根本在捉弄人嗎?民眾除了得小心填寫,寫錯了還得算算是不是在24小時內,這豈是台灣應該有的現象,又令人納悶指揮中心是怎樣編寫出這樣的系統的?
防疫關係民眾切身權益,官員們應該換位思考,以民眾為中心。試想,若是規定的太複雜、作業不方便又時時變化,豈不徒增民怨,也不利於防疫。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