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如果張天欽的東廠沒被踢爆....
繼月初通過彈劾案,監察院今天又通過對促轉會前主委張天欽的另一個調查報告,認定張天欽在擔任促轉會副主委時,違規申請職務宿舍,甚至利用職權提前汰換未到使用年限的傢俱,要求促轉會「檢討改進」。
去年發生的張天欽「東廠案」曾經轟動一時,他試圖利用自己和促轉會的權力,以「除垢」為名打擊當時正在參選新北市長的侯友宜。案經促轉會內部人員爆料,內情才曝光,張天欽因此下台。而後,促轉會主委黃煌雄也請辭。事隔一年多,如今此案看似告一段落,但仍讓人不禁想像:如果當時不是促轉會內部有人爆料,事情的發展會如何?
當時正值九合一大選前夕,合理的推論,是假如此事沒有被揭露,促轉會極可能會在張天欽的主導下,發動一系列對侯友宜甚至其他國民黨參選人的政治鬥爭,從而引導輿論的方向。當然,因為此案的負面效應無從而起,九合一的結果是不是會如此,也就難說得很。而如果去年九合一選舉,竟因促轉會的鬥爭而有不同結果,張天欽可能就是選舉的功臣,而不是戰犯了。再進一步看,張天欽在官舍案違法濫權、濫用公帑的嘴臉,不但無從被追究,升官也是可以預料的事。
但是,即便此案鬧得沸沸揚揚,過失情況又如此明確,相關當事人張天欽,當時的研究員蕭志男、副研究員張世岳不過就是「去職」而已;另一個當事人、具有公務員身分的主任秘書許君如,甚至是「歸建」陸委會,促轉會「不建議做任何懲處」。至於促轉會沒了主委、副主委,則索性不再補實,讓於法無據的「代理主委」楊翠一路代理到現在。
張天欽的東廠案引發的另一個懷疑,是「只有一個張天欽嗎」?從民進黨上台後的諸多作為和統計的合理性來看,很難讓人相信「只有一個張天欽」。更可能的情況是,促轉會只是因為有人爆料,所以才被大家發現是「東廠」;但實際上,民進黨政府裡,扮演「東廠」角色的何止促轉會一個,有更多的廠公,是埋藏在蔡政府的各個角落
促轉會的東廠事件,絕對是中華民國民主化過程中的一個重大汙點,標示一個以正義、法治和民主為名成立的組織,從事破壞正義、法治和民主的工作。而且,它顯然仍是現在進行式。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