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Google地圖達人?高級在地嚮導傳授超實用地圖秘笈!

儲存停車位、多點路線規劃,你每天使用的 Google 地圖真的有用好用滿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還有哪些訣竅!
Google 地圖已經是不少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好夥伴,大家也都很常用導航、規劃路線、觀看商家評價等功能,但你知道嗎?其實可能還有更多 Google 地圖小功能不為人知,Google 特別透過線上媒體聚會邀請亞太區街景負責人Cynthia 以及兩位台灣高級在地嚮導 Lea 、阿光,分享他們的地圖使用攻略。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還有哪些訣竅:
導航到了地址卻找不到位置?該怎麼辦
打開街景服務吧!兩位嚮導各自分享遇到輸入地址抵達卻找不到正確地點時,就會將街景服務打開,透過查看街景樣貌通常就能順利找到地點,另外也不會忘記在景點下方評論提醒大家,讓下一位訪客更快找到位置。
Lea 也推薦「實景導航」(Live View)模式,在實際場景下可以直接看到下個路口的街景,快速掌握即將前往的方向,就算是不太會看地圖的朋友,相信這項工具都能幫到你。
但 Google 地圖如此豐富的地貌資訊是怎麼被建置出來的呢?Cynthia 也分享了街景服務 始於 2007 年,至今拍攝過 87 個國家,累積里程數超過 1000 萬英里,可繞地球四百多圈。2008 年 Google 街景也開始來到台灣,並花了一年半時間完成全台街景搜集。背後透過像:街景車、街景三輪車、街景手推車與街景背包等各種創新工具搜集地圖資料。
Google 街景也同時紀錄了 2008 年後台灣在地自然景觀、景點的演變史,Cynthia 回憶日前與在地合作夥伴拍攝東港燒王船的壯觀景象,甚至是目前消逝的綠島大香菇,仍可透過「街景時光機」來查看過去被保存在街景資料中的樣貌。
怎麼安排行程比較好?多點路線規劃
如果想讓旅遊路線更順暢的話,在地嚮導阿光分享了「多點路線規劃」透過 Google 地圖新增的停靠站功能,把所有想去的地方列出來,Google 地圖會建議點與點之間的路線和整趟行程預計花費的交通時間,若是想要更改路線規劃也只要一指就可更改。

開車族的痛點:找完車位卻忘記停放位置
對開車族來講,自行開車前往旅遊時,最常遇到的困擾就是在大費周章找到停車位以後忘記停放地點,阿光也特別分享自己最愛的 Google 地圖服務之一:停車位紀錄。
Google 地圖可以「儲存停車位置」還可以幫停車位至拍照記錄來喚醒車主的記憶,快速找到自己的車立即出發,如果是大樓停車可以加上備註,標記停在幾樓、幾號車位及追蹤停了多久的時間。

當然,在旅途返家途中總是擔心遇到大塞車,就能善用「即時路況」評估出發時間,而且還能自動標示出紅色或紅黑色等時速 40 公里以下的壅塞路段,提早改走替代道路,就算不幸卡在車陣中,也能幫你預估抵達時間,提早告訴赴約親友。
美食大搜查
身為在地嚮導的兩位達人,對於觀光與餐飲都有豐富的探索經驗。阿光也透露,自己之所以能夠成為高級嚮導,也是因為過去一直都有蒐集到訪餐廳照片,後來發現Google 可按照地標儲存影像,就將自己豐富的素材一一上傳,讓更多用戶可以參考。自己平常也會善用Google 地圖「探索鄰近地區」功能,在這邊的一大特色就是列表上有非常細的分類,讓搜尋結果可以更精準。
Google 地圖會依據使用者過往儲存的地點、評分與定位紀錄或是飲食偏好,透過 1 到 100 的百分比,呈現使用者喜歡某個新地點的可能性。
在挑選餐廳時點選有興趣的店家,還可以善用「好感度預測」來評估你會喜歡的程度,同時觀看其他使用者的評分與評論,避免踩雷。當然大家也不要忘記善用「熱門時段」和「預計等候」時間, 避免大老遠前往卻無法用餐。
然而,針對商家遇上負面評價,Cynthia 則建議店家可以善加利用免費我的商家頁面直接和用戶互動,了解客戶問題採取可行的處理方式。
台灣單車族超好用:全新共享單車路徑規劃
最後,如果是單車族的朋友,近期 Google 在台灣最振奮人心的消息之一上週也發表了共享單車地圖資訊。
搜尋單車的路徑規劃,就可以在點到點的路線規劃功能中看到共享單車資訊。如果要從甲地到乙地,Google 會詳細標出每個步驟,依據即時可租賃單車數量顯示且引導用戶走到最近的共享單車站點,接下來再根據即時的停車架可用情況,為用戶導航到距離預定目的地最近的還車點,最後再為用戶提供從該站點到目的地的步行路線。

炎炎夏日出門在外節省尋找餐廳、避免繞遠路,都讓自己的路途更加順暢,快點將以上 Google 地圖秘訣存下來,學以致用吧!
《本文作者 Anny ,原文刊登於合作媒體INSIDE,聯合新聞網獲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