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共軍圍台4步驟 充分準備

解放軍海軍規模龐大,已具封鎖台灣能力。圖為二○二二年八月美國時任眾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引發中共軍演,我海軍馬公軍艦在台灣東部海域監控解放軍馬鞍山號艦。圖/國防部提供
解放軍海軍規模龐大,已具封鎖台灣能力。圖為二○二二年八月美國時任眾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引發中共軍演,我海軍馬公軍艦在台灣東部海域監控解放軍馬鞍山號艦。圖/國防部提供

美國華爾街日報廿三日報導,中共解放軍已做好比以往更充分準備,以包圍台灣切斷台灣對外聯繫,迫使其屈服。

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實力計畫主任林碧瑩表示:「我認為美國和台灣普遍有共識,只要中國願意,今天就能對台灣進行隔離或封鎖。」

大陸更可能隔離台灣

林碧瑩及其智庫研究員表示,短期而言,大陸採取隔離的可能性比封鎖或入侵更大,此舉將考驗美國及其他國家的回應意願,也可能讓中方由此建立海上新常態。

報導說,大陸封鎖台灣是戰爭行為,將造成全球危機,引發台灣軍事回應,迫使美國總統川普決定美軍是否應協防台灣,還會擾亂全球貿易,促使歐洲國家制裁大陸。但共軍經過數十年建軍,加上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指示要在二○二七年前現代化,共軍已展現能力,在日漸複雜的演習中包圍台灣並模擬封鎖。

在設想的封鎖情境中,第一步將是空襲台灣基礎設施,目標包括軍事設施、港口、機場及能源接收站,也就是通常用於處理、儲存和轉運石油、天然氣的設施。台灣百分之九十六能源及約百分之七十糧食均仰賴進口,一旦遭到封鎖,將不得不依賴儲備能源,屆時不是屈服就是面臨斷電。

共軍軍機將盤旋台灣空域密集飛行,同時間,共軍海軍也開始行動,軍艦將圍繞台灣巡航,並保持與台灣沿海的距離,以避開岸基反艦飛彈。共軍可能在台灣東南方海域部署一支航艦打擊群,以戰機巡邏來威脅和威懾美國和其他國家。日益增強的大陸海警將提供近岸作戰能力,由海警船填補部署上的缺口。

為阻止商船進入,共軍潛艦將在台灣主要港口布雷,執法艦艇監控進出通道,並調動貨船和郵輪部署到適當位置封鎖交通。

大陸貨船還將切斷台灣周邊十多條的海底光纖電纜以中斷網路,同時針對台灣軍事指揮系統和金融系統,發動網路攻擊。

涉台智庫提內戰行動

香港南華早報廿三日報導,中國大陸最重要涉台智庫、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主辦的期刊近期一篇論文提議,北京可擇期重啟對台「內戰行動」,並在戰時直接治理台灣。該文的建議可能暗示北京重建台灣政治體制的潛在計畫。

該論文由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研究員、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王鶴亭在「台灣研究」學術雙月刊發表,文中稱,北京可選擇適當時機恢復對台內戰行動,以有效維護其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但他未提到該「時機」可能為何。

王鶴亭寫道,北京在戰時對台灣的控制階段,可實施直接治理,以加速結束武裝衝突並促進過渡;其後,在兩岸戰後「和平重建階段」,可透過委任治理來恢復秩序、達到和平狀態,並逐步重建中央與地方關係及台灣政治體制,促進兩岸政治整合和社會凝聚。

王鶴亭刊文描述前述非和平手段之際,正值台海局勢高度緊張。報導並提到,賴清德總統本月稍早基於來自北京的威脅,宣布新一套國安政策,還將中國定位為「境外敵對勢力」。

外媒曝光共軍圍台4步驟 製表/國際中心、政治中心
外媒曝光共軍圍台4步驟 製表/國際中心、政治中心

共軍 北京 台海 美國 習近平 賴清德

延伸閱讀

聚焦備戰 共軍新版軍事體育訓練大綱強調「戰鬥體能」

大國競爭回來了 美軍戰略司令警告:共軍正加速擴軍

顧立雄:立即備戰操演半年一次 視共軍軍演強度隨時下令

軍方首披露監控共軍無人機照 專家:國軍被「非對稱」作戰

相關新聞

解放軍14艘軍艦擾台 澎湖漁民目擊3艦「列隊」經過澎湖

美國海軍柏克級驅逐艦勞倫斯號23日通過台灣海峽後,昨天傳出有漁民發現3艘解放軍軍艦列隊出現在澎湖周邊海域,與國防部今上午...

漢光41兵推 美退役上將任總長顧問

國軍正在進行漢光四十一號演習兵推,既有台美軍事交流模式有所調整。權威管道證實,這次兵推美方派遣前駐韓聯軍司令陸軍退役四星...

海軍中和艦與大陸漁船台中港外海擦撞 人員無傷

海軍艦隊指揮部今天表示,海軍所屬中和軍艦(LST-232)執行任務期間,於今天凌晨0點38分在台中港外海約45浬(限制水...

美媒:共軍圍台 充分準備

美國華爾街日報廿三日報導,中共解放軍已做好比以往更充分準備,以包圍台灣切斷台灣對外聯繫,迫使其屈服。

削減將領破功 蔡賴將官愈來愈多

國軍長期被批評,與其他國家相比,將軍比率偏高。國防部一九九○年代後期推動「精實案」裁軍,後續「精進案」與「精粹案」,持續...

超商變戰時樞紐 藍委批外行

英國「衛報」報導,賴清德總統的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正在評估包含戰爭在內多種緊急狀況及應對,包含將全台逾一萬間的便利商店轉...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