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大喊「神明來了」!台中機車行老闆突發狂 咬熟客耳垂血染衣

紐西蘭液態乳零關稅來台 鮮乳仍貴爆?4成利潤流入他們口袋

【重磅快評】軍人加薪應肯定 「賴清德方案」卻造就新問題

賴清德總統(中)上午宣布,提升國軍志願役勤務加給,及戰鬥部隊加給,作戰部隊的基層官士兵,每月領取加給最高將增加1萬2000元。記者曾原信/攝影
賴清德總統(中)上午宣布,提升國軍志願役勤務加給,及戰鬥部隊加給,作戰部隊的基層官士兵,每月領取加給最高將增加1萬2000元。記者曾原信/攝影

賴總統宣布,國軍志願役人員待遇調整,原本每月一萬元的「志願役加給」,每月增加三千至五千元;原本每月五千元與三千元的「戰鬥部隊加給」,則提升為一萬二千元與七千元。總統致詞時不忘批評在野黨,除了呼籲在野黨重新思考凍刪預算的影響,也表示調升待遇不是漫天喊價,顯然是針對立委徐巧芯等人提議修法,增加志願役加給兩萬元而來。

勤務繁重、兩岸緊張、部隊擴編,導致國軍志願役人力狀況快速惡化,整體編現比都不到八成,最辛苦的戰鬥部隊有時低於七成,嚴重影響單位應有戰力。軍人薪資在當今職場缺乏競爭力,幾乎已成社會共識。繼在野黨放話修法強制調整待遇後,前幾年始終卡關的府院,這次同意調整待遇,並且比照2020年蔡總統在「0102」黑鷹直升機空難殉職官兵葬禮上宣布的例子,由總統親自對外宣布。

相較於先前媒體披露的數字,所有志願役官兵都有的「志願役加給」調幅稍低,中校以上幹部,低於先前傳出的五千元;至於「戰鬥部隊加給」,原本傳出兩類型部隊各漲三千、兩千元,實際數字是七千、四千元,明顯較高。這也符合從顧立雄部長到賴總統以來的說法,認為關鍵是對特定職務的對症下藥,而非需要明顯提升整體水平,否則就是齊頭式「漫天調漲」。

然而這種說法有一盲點,就是目前國軍的人力缺員狀況,已經是全面性問題,不限支領第一類戰鬥部隊加給的單位(當然還是最嚴重)。如果單就數字來看,即使這一波調整前,年輕人若加入志願役,待遇也高過很多行業;然而不能忽略,軍旅生活先天就是緊繃、約束、危險、長時間值勤、高體力勞動,可說是另類的「三K」(辛苦、骯髒、危險)工作;若與相關業界的本國籍勞工比,待遇就明顯瞠目其後。

另一方面,從馬政府開始設立戰鬥部隊加給,其分類就存在一定爭議。目前第一類發放標準,是步砲裝等兵種營級以下;第二類是第一類單位的營部連(不是「營部」),以及化工通等兵種。然而早在馬英九總統任內探訪陸戰隊66旅,就曾有官兵當面表示,在部隊日常演訓中,所謂支援兵科的辛苦度並不比較低。另外以軍官而言,營級以上單位就有參謀群,這些籌劃作戰的幕僚,原本就無主官加給,焚膏繼晷的工作壓力,未必低於第一線統率士官兵的連、排長。如今的「德政」卻使剛畢業的少尉排長,薪水有機會高於上尉、少校參謀,這實在不能說是合理。

進一步說,國防部的此波調整待遇,明顯是針對校級軍官以下的「基層」,基層當然很重要,但中階校級幹部作為部隊的運轉樞紐,其人力的質與量,同樣與部隊戰力密切相關,而且因為養成時間長,更不容易立竿見影式的快速補救。

近年軍中的情況,是大量校級幹部一到廿年可領終身俸的門檻,立刻提前退伍,對於人才培養造成極大傷害。然而國防部這一波的調整待遇措施,對他(她)們能產生的留才誘因,卻嫌極其有限。而從國防部到總統,努力對「徐巧芯方案」提出否定,更暴露對於中階幹部的流失問題,顯然嚴重缺乏警醒。

國防部 幹部 志願役

延伸閱讀

多國領袖齊聚柏林世界論壇 人手一張賴總統賀電

賴總統:台灣致力維護和平 堅定反對極權併吞

賴清德宣布基層官兵最高加薪1萬2 徐巧芯:太少了吧

賴總統宣布志願役軍人調薪 最高月增12000

相關新聞

漢光41兵推 美退役上將任總長顧問

國軍正在進行漢光四十一號演習兵推,既有台美軍事交流模式有所調整。權威管道證實,這次兵推美方派遣前駐韓聯軍司令陸軍退役四星...

海軍中和艦與大陸漁船台中港外海擦撞 人員無傷

海軍艦隊指揮部今天表示,海軍所屬中和軍艦(LST-232)執行任務期間,於今天凌晨0點38分在台中港外海約45浬(限制水...

美媒:共軍圍台 充分準備

美國華爾街日報廿三日報導,中共解放軍已做好比以往更充分準備,以包圍台灣切斷台灣對外聯繫,迫使其屈服。

替代役備役擴大召集 放寬年限、次數、日數

為因應非常事變或戰時支援需要,內政部和國防部近日修正替代役「演訓召集」相關辦法,必要時得酌增年限、次數與日數,對象不限退...

替代役召集放寬 專家憂裝備訓練

內政部、國防部日前修正相關辦法,增訂替代役演訓召集「必要時」得視需要酌增年限、次數、日數,刪除全年受勤務召集總日數六十天...

國軍自建血庫 捐血中心失最大後盾

國軍研擬在今年成立首個捐血機構,並計畫明年推出三軍血液計畫,確保軍血液供應穩定機制。然而國軍捐血去年達八萬人次,花蓮捐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