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陸製衣業老闆「排隊等工人挑」 月薪開6萬為何還缺工?

中職/陳傑憲簽10年2億合約 大聯盟官網記者也注意到了

台中清水大樓5、6樓「無風無雨竟塌了」 住戶驚恐:2年前開始掉水泥塊

川普上任後 美艦首度穿越台海

美國海軍驅逐艦強森號(USS Ralph Johnson)十日至十二日自北向南通過台灣海峽。圖/美國海軍
美國海軍驅逐艦強森號(USS Ralph Johnson)十日至十二日自北向南通過台灣海峽。圖/美國海軍
美軍飛彈驅逐艦強森號及測量船包迪奇號十至十二日通過台灣海峽,這是美國總統川普上月就任後首見。共軍東部戰區批評美方行徑「傳遞錯誤信號、增加安全風險」,我國防部表示,台海和平穩定影響區域及全球安全,認同友盟國家在台海自由航行。

美國海軍每月大約會穿越台灣海峽一次,偶爾會有盟國艦艇同行,上次美軍證實船艦航經台海是去年十月,當時美艦和一艘加拿大軍艦共同執行任務。時值美中關稅戰開打之際,共軍罕見主動在美方公布前,由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李熹搶先發布聲明,聲稱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地區和平穩定,對美艦船過航行動全程跟監警戒及有效應對處置,引人注目。

美軍印太司令部發言人柯默說,台灣海峽航道不屬於任何沿海國家領海,「在這條航道上,所有國家都享有公海航行與飛行自由,以及與這些權利相關的其他國際合法用途。」

大陸外交部說,台灣問題不是什麼航行自由問題,是事關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問題,「堅決反對任何國家以航行自由為名,挑釁威脅中國的主權和安全」;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說,美方應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慎重妥善處理涉台問題,停止向台獨勢力發出錯誤訊號。

南華早報報導,這是共軍在川普回任美國總統後,首度追蹤美艦穿越台海。中共官媒環球時報援引大陸軍事專家張軍社分析表示,與以往當天進、當天出行動相比,此次美艦行動時間更長,但從東部戰區在凌晨一時五十二分發布訊息來看,「這條消息是在美艦駛離台海後第一時間發布的」,他認為測量船參與其中是「新花樣」,從通過台海時間延長來判斷,測量船「具極強的海洋軍事情報搜集能力」。

我國防部發言人孫立方表示,維持台海地區和平穩定是印太國家共同願望,我方對於友盟國家維持區域和平努力樂觀其成及感謝,我方對於強化建軍備戰、維護國防安全責無旁貸,將持續提升戰力,也會全力以赴與友盟國家協同合作。

國防部公布共軍動態,昨日偵獲共機卅架次、共艦七艘及公務船一艘在台海周邊活動,其中廿三架次共機曾跨越海峽中線進入北部、西南及東部空域活動。對於共軍連續兩天派出超過卅架機艦出海擾台,國防部情報次長室情研中心管制長羅正宇指出,共軍結束春節節日戰備後陸續恢復常態訓練整備,近期在我方周邊海空活動會增加。

美媒新聞周刊報導,根據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專家許瑞麟維護的資料庫,去年美國有八次行經台海行動,其中五次有軍艦參與,三次是由P-8A海神式海上巡邏機執行。

共軍 台海 台灣海峽 國台辦 國防部 川普 海峽中線 軍艦

延伸閱讀

再度施壓Fed?正值鮑爾出席聽證會 川普:降息與關稅相輔相成

川普揚言課關稅 台積電1計畫恐提前?專家:向美方釋出善意

川普將祭「對等關稅」新一輪攻擊 外媒盤點目標與受衝擊國家

川普加關稅若致鋁罐漲價 可口可樂可能增售塑膠瓶飲料

相關新聞

國防總檢討:陸犯台預警時間縮減

賴清德總統任內「四年期國防總檢討」昨天公布,第一次強調建構「多域拒止、韌性防衛」的作戰整備方向,建構地面、海上、空中、太...

獨/賴清德宣布恢復軍事審判 國民黨團提公投反制

賴清德總統昨天宣布,在因應中國對國軍的滲透及間諜活動之威脅方面,將全面檢討修正「軍事審判法」,恢復軍事審判制度,引發輿論...

補貿易失衡 台恐迫增對美軍購

「日經亞洲」報導,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後,台美關係除了關稅、晶片業問題,川普還認為武器銷售是交易而非安全保障,台灣可能被...

海鯤艦浮航移碼頭 台船證實已完成準潛航試驗

國造潛艦原型艦「海鯤艦」去年底移泊至台船大塢進行裝備測試,今天上午從台船大塢出塢移往台船91號碼頭進行後續測試工程。台船...

中共無預警射擊演習 賴總統第一時間指示嚴密應處

中共今天無預警在台灣外海畫設操演區,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表示,賴清德總統第一時間已經指示有關單位嚴密應處,政府對於相關狀況...

路透:台擬買美武器3276億 盼贏得川普支持

路透報導,台灣正考慮向美國採購金額介於七十億至一百億美元(約台幣二二九三億至三二七六億元)武器,期盼在中國大陸持續對台施...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