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金流每月破億!全台最大幣商「幣想」涉助詐團洗錢 負責人遭聲押

中山泰秀怒駁「賴清德要整3人」謠言 好友批蔡正元操作手法低劣

他傻眼LINE「紙張尺寸」怪貼圖誰會用?內行人曝1原因大讚「好用到爆」

殯葬大亨朱國榮潛逃被監院糾正 海巡署:巡艙檢查有時限

國寶集團總裁朱國榮。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寶集團總裁朱國榮。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寶集團總裁朱國榮涉及龍邦炒股等重大經濟犯罪,分別被判刑8年、16年,去年透過親信、女友陳宛瑄一家人策畫協助,搭乘由「超跑達人」周哲男提供的私人遊艇潛逃至菲律賓,至今下落不明。監察院調查報告發現,海巡署曾花了27分鐘檢查遊艇,但並未詳細檢查其他可藏匿空間,有重大疏失,因此糾正海巡署,並要求檢討是否利用科技設備監控

海巡署坦承過失,並解釋難以查處原因:朱國榮2019年遭境管後,時隔4年才潛逃出境,未能在第一時間接獲警察機關通知朱國榮未依規定報到潛逃,因此未能同步啟動防逃機制,為實難查處的主因。此外,除注檢船或其他明顯可疑狀況須「加強檢查」外,其餘船隻僅實施「目視航行」檢查,因此查艙時間及過程有所限制。

監察院認為朱國榮棄保潛逃一案,涉及派出所員警疑延遲通報,及法院對於科技監控設備使用率低等問題,有深入瞭解之必要,本月18日公告調查報告指出,朱國榮早在2023年8月,多次登上「TOPSPEED」遊艇出海,觀察台灣港口沿岸地形及海象,9月7日利用海葵颱風出海,受外圍環流影響,戶外監視器影像不清,藏匿在遊艇船艙內,潛逃出境。

監院指出,海巡人員當時花了27分鐘檢查船舶,但並未詳細檢查「TOPSPEED」遊艇的儲藏室空間、食物儲藏室、廚房空間、冷凍(藏)櫃空間、船員室空間、駕駛(艙)台空間、機艙空間、水櫃空間、油櫃空間等足以藏匿人員之空間,而未能於船舶出港前先期查獲;海巡署應檢討是否得利用科技設備監控,以強化執法效能,包括在出港船舶安檢管制登船檢查時,使用紅外線熱影像,在「目視航行」檢查時,在領海大量使用「無人機」監控。

監院說,「TOPSPEED」遊艇預計前往菲律賓,海巡人員2023年9月7日晚上9點12分登船,依檢查要項表17項實施檢查,未發現相關可疑跡象,經詢問已通過CIQS檢驗程序故放行出港,海巡人員晚上9點39分離船。

監院認為,海巡署執行出港船舶安檢管制登船檢查,視同司法警察,有防止非法入出國責任,卻被朱國榮利用天候因素、夜色昏暗及人員繁忙之際,趁隙躲藏船艙,執法時確有疏失,因此糾正海巡署。

海巡署坦承過失,並解釋難以查處原因,目前配合政府「向海致敬」政策,鼓勵民眾親海活動及便民目的,針對遊艇出港時,除注檢船或其他明顯可疑狀況須「加強檢查」之外,其餘船隻在報備後僅實施「目視航行」檢查,因此查艙時間及過程有所限制。

海巡署強調,未來將加入科技設備監控強化執法效能,在出港船舶安檢管制登船檢查時,使用紅外線熱影像;在「目視航行」檢查時,

在我國領海海域大量使用「無人機」監控,以維護臺灣地區海域及海岸安全。

監察院調查報告公布朱國榮搭遊艇時,海巡署安檢人員曾上船實施27分鐘安檢,孰料仍未發現不法藏匿。記者翁至成/翻攝
監察院調查報告公布朱國榮搭遊艇時,海巡署安檢人員曾上船實施27分鐘安檢,孰料仍未發現不法藏匿。記者翁至成/翻攝

國寶集團 安檢 朱國榮 海巡署 海葵颱風 監察院 監控 遊艇

延伸閱讀

登艇搜查27分鐘仍讓朱國榮逃掉 監院糾正海巡署

海巡擬召募6千志工 地方吐槽:海巡人力都補不足了、如何成立志工?

管碧玲成立6千海巡志工隊 防陸船闖我河口?海巡署澄清:目前無規劃

影/女子半身沉沒高美濕地海中 無人機巡查發現急救援

相關新聞

漢光41兵推 美退役上將任總長顧問

國軍正在進行漢光四十一號演習兵推,既有台美軍事交流模式有所調整。權威管道證實,這次兵推美方派遣前駐韓聯軍司令陸軍退役四星...

海軍中和艦與大陸漁船台中港外海擦撞 人員無傷

海軍艦隊指揮部今天表示,海軍所屬中和軍艦(LST-232)執行任務期間,於今天凌晨0點38分在台中港外海約45浬(限制水...

美媒:共軍圍台 充分準備

美國華爾街日報廿三日報導,中共解放軍已做好比以往更充分準備,以包圍台灣切斷台灣對外聯繫,迫使其屈服。

替代役備役擴大召集 放寬年限、次數、日數

為因應非常事變或戰時支援需要,內政部和國防部近日修正替代役「演訓召集」相關辦法,必要時得酌增年限、次數與日數,對象不限退...

國防總檢討:陸犯台預警時間縮減

賴清德總統任內「四年期國防總檢討」昨天公布,第一次強調建構「多域拒止、韌性防衛」的作戰整備方向,建構地面、海上、空中、太...

獨/賴清德宣布恢復軍事審判 國民黨團提公投反制

賴清德總統昨天宣布,在因應中國對國軍的滲透及間諜活動之威脅方面,將全面檢討修正「軍事審判法」,恢復軍事審判制度,引發輿論...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