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歷史碎片化、國文淺碟化…選文刪《廉恥》 師批新課綱「無恥」

請鬼拿藥單!我氣候變遷績效墊底 蔡政府能源轉型傷荷包、傷身體、傷地球

兩岸和平有代價 靠軍備或經貿意見不一

中研院歐美所研究員林正義(右)19日於國是會議指出,目前美國《國防授權法》將台灣納入軍事融資贈與對象,台灣應趁勢爭取更多軍備資源。(Photo by 簡嘉佑/台灣醒報)
中研院歐美所研究員林正義(右)19日於國是會議指出,目前美國《國防授權法》將台灣納入軍事融資贈與對象,台灣應趁勢爭取更多軍備資源。(Photo by 簡嘉佑/台灣醒報)

「和平必須要有實力!」中研院歐美所研究員林正義19日於民間國是會議指出,目前美國《國防授權法》將台灣納入軍事融資贈與對象,台灣應趁勢爭取更多軍備資源。前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楊永明則強調,中國仍釋出善意與台灣強化經貿合作,政府應該避免捲入美中大國對抗,審慎評估對中政策。

把台灣打造成刺蝟

林正義說,過去美國都只有談到美國的「一中政策」:中國不能用武力進犯台灣,需要和平解決兩岸問題,兩岸維持現狀等。但到了現任總統拜登時期,就多了包括不事先告知北京軍售事項、不施壓台北與北京談判、不修改台灣關係法等六項保證,在台美關係上有小突破。

然而,他指出,但拜登不喜歡出售重大海、空武器給台灣,如大型戰艦、戰機等軍事設備,這對台灣是相當不利的發展。林正義說,台灣海空防備戰力是不能被忽略,在海空軍需要相當多的消耗,但拜登政府卻想把台灣變成「刺蝟」一樣,只能防守而沒有進攻能力。

「當你沒有條件時,你能接受的只有屈辱且投降的和平,和平要有代價,和平必須要有實力,」林正義呼籲,目前美國《國防授權法》納入台灣成為外軍事融資贈與對象,台灣政府應該把握機會爭取更多軍備資源。

中國有意經貿合作

楊永明說,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第三任目標是在經濟、科技與地緣外交上鞏固大國地位。習近平去年二十大發言時指出,「反台獨」、「反外力介入」是對台政策的重要原則,更強調「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榮景,但絕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

他也指出,在面臨美國科技壓力下,北京當局相當重視兩岸的經貿與科技關係,如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曾表示,商務部將採取多方作為推動兩岸關係深入發展,助台灣企業融入中國市場,台灣企業也可享有「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顯見中國仍有意與台灣大力推動經貿交流協作。

大選將決定台灣方向

楊永明說,中共對美國介入台灣議題的態度愈來愈強硬,美國國務卿曾強調「台海問題並非如中國聲稱的內政問題」,而是與全球性議題有關。對此,中國外交部部長秦剛強烈回擊「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聖領土的一部分」,並強調台灣問題處理不好,中美關係就會地動山搖。

他說,台海成為中美兩強的對峙場所,甚至出現代理戰爭,然而蔡英文政府向美國一面倒的政策作為,導致兩岸關係惡化與台海危機再起,明年總統大選將決定台灣的方向是繼續「傾美抗中」或「維持選擇」的重大選擇。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台海 國防授權法 習近平 蔡英文 台獨 一中政策 台灣關係法

延伸閱讀

傳蔡總統將訪美 楊永明提「十個問題」:台海危機增溫怎因應?

相關新聞

民間兵推…台灣面對戰爭時 能源問題最脆弱

政大台灣安全研究中心主辦的「二○二三TTX區域安全兵推」初步報告日前完成,指台灣因應戰爭威脅重點是強化社會的堅韌性,不宜輕信「矽盾」而認為可以「挾半導體令諸國」;更嚴重、脆弱的是能源供應,戰備儲量燃煤至多四十二天、天然氣至多十四天,電網關鍵樞紐集中三大超高壓變電所,一旦被毀就可能癱瘓。

特定軍備可「先斬後奏」 動用第一預備金 主計長不認同

國防部五月修訂「國軍軍事投資建案作業規定」,在「迫切性建案」增列「國防部報經行政院核准,得以第一預備金支應已逾預算編列時...

特定軍備可「先斬後奏」 立院預算中心:違預算法

國防部今年五月修訂「國軍軍事投資建案作業規定」,在「迫切性建案」增列「國防部報經行政院核准,得以第一預備金支應已逾預算編...

揭仲:美找不到歐洲合作廠商 是當年潛艦軍售流產主因

民進黨攻擊陳水扁政府2004年所提軍購特別預算,在立法院遭在野黨反對無法通過,否則8艘潛艦早已完成。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

美台國防工業會議我籲美加速軍售遞交 3黨場邊角力

美台國防工業會議二日在維吉尼亞州威廉斯堡(Williamsburg)舉行,與會的中華民國國防部軍備副部長徐衍璞在場邊表示...

潛艦案誰賣國? 馬文君告郭璽加重誹謗

潛艦國造案因召集人黃曙光指有立委「一直在搞」,海軍前顧問郭璽直指就是國民黨立委馬文君,甚至還將機密文件洩漏給外國。馬文君...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