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曝台美將合作生產武器情節 學者蘇紫雲:可能性高

「日經亞洲」網站19日報導稱,指三位知情人士透露,拜登政府正在考慮與台灣聯合生產武器,旨在提高美國設計武器的產量,加快其轉讓給台灣並加強對中國的威懾。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昨天表示,美國考慮台灣合作生產武器可能性相當高,若時機成熟將是台灣同時滿足國防需求與刺激經濟的良好機會。如印度已計畫與美國合作生產無人機就是一個重要指標。
蘇紫雲說,美國考慮跨國夥伴協力,主因是考量中共軍事威脅的明確化,如國務卿布林肯在哈佛大學座談表示中共將不以維持現狀為滿足,對台灣武裝攻擊的機率增高。因此以中共為假想敵的美軍將實戰化思考。
他進一指出,其次,美軍本身面對後勤補保量能不足,例如知名智庫「傳統基金會」最新評估美軍戰力為虛弱狀態,美國空軍部分零配件甚至得待料達36個月、海軍則因巡弋強度高於冷戰時期,因此有艦隊有三分之一約100艘正在船廠排隊維修。
他說,美軍後勤補保不足,主要是是近2年的疫情影響生產人力以及供應鏈,造成部分裝備產線停滯,包括F-35、F-16等戰機都延宕交貨,俄烏戰爭爆發更令美軍驚覺庫存裝備與精準彈藥難以支應。同時,則是美國裝備在烏克蘭戰場大放異彩,因此各國對美的軍購訂單大幅增加,美商本身無法快速消化。
他認為,其實台灣與美國早已有軍工企業的合作,例如授權臺灣生產的F-5戰機、龍江級飛彈巡邏艦、派里級巡防艦、勇虎戰車、IDF戰機等都是系統整合的完整裝備。在次系統方面,台灣更可說是「高手在民間」,許多廠商更已是美國與西方國家的重要供應鏈,先進晶片是最具代表性部分,F-35與F-16的「場景可程式化陣列晶片」(FPGA)都是台灣供應、相位陣列雷達的氮化鎵GaN晶片也是台灣廠商專擅。一戰成名的標槍飛彈,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更公開說有250個台灣生產的晶片。其他包括飛彈彈身金屬加工、軍規顯示器、電腦、等「隱形冠軍」的廠商不勝枚舉,甚至在美國聯邦採購網都可發現台灣廠商的身影。
蘇紫雲說,在此些背景下,美國與台灣合作生產部分武器也符合近年國際軍工企業水平分工的趨勢,可加速武器裝備生產、並降低成本。台灣近年通過「國安五法」強化產業機密的保護,增加科技安全的保護與互信也發揮臨門一腳的角色,需注意的是未來相關合作的廠商,可能需具備美國防部認證所需的「零信任」、「網路成熟度」(CMMC)等新的安全認證機制,就可成為美相關裝備的供應鏈。此對於台灣的軍事需求、產業升級、經濟發展可形成正向循環。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