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軍固定部署艦艇擾台 蘇紫雲:國軍應對須鬥而不破

共軍在台海固定部署4至5艘艦艇擾台,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蘇紫雲昨天表示,共軍在承平時期的近迫騷擾,屬政軍複合議題。自冷戰時期美蘇軍艦便多次在海上對峙,近年俄國軍艦也多次在英吉利海峽與英國海軍對峙,建議國軍須採「鬥而不破」的應對手段,我國需更多元的對應方式應對中共挑釁。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蘇紫雲表示,習近平在中共20大開幕致詞關於臺海議題的「和平統一但不放棄武力犯台」的說法,正好可以作為註解。也就是戰略彈性、戰術強硬,持續維持台海軍事的表面張力,船艦的部署具有主權意義,東部戰區海軍各支隊的兵力的擴張也說明之一趨勢。總體而言,中共船艦的部署,雖屬於哨戒兵力,但是系統性的運用,具多重目的,一是符合其「台海內海化」訴求、二是對台形塑心理壓力,三是對應美艦穿越台海的自由航行任務。
他說,依照公開資料,中共常時保持在台海周邊的艦艇,應已有一段時間,例如2021年4月在澎湖七美島附近便有漁民目睹中共054A護衛艦,日本防衛省也持續揭露中共軍艦長期停駐蘇澳東北水域,只是8月應對美國議長裴洛西訪台的「對台封控」軍演後才公開化。兵力部署部分,由各方資訊顯示,中共水面艦主要部署方向為為海峽北中南各1艘,蘇澳東北方1至2艘,常態化約4至5艘的水面兵力。必要時則在台灣東南外海增加1至2艘的情報船或護衛艦。
蘇紫雲說,戰術意義上,台灣東北、西南為中共船艦部署的「搖滾區」主因為深淺水域交接處,共軍用以經營水下戰場並監控他國水下活動。戰略意義,則是持續以「準軍事行動」(quasi- military)標準的灰色地帶衝突手段,對台製造心理壓力。
他建議,國軍在應對方面,首先考慮海軍的軍種特性不只是軍事層面也具外交意義,主因是軍艦與公務船視為國家領土延伸、也是主權象徵。其次可參考國際法與案例,自冷戰時期美蘇軍艦便多次在海上對峙,近年俄國軍艦也多次在英吉利海峽與英國海軍對峙。最後是「鬥而不破」的應對手段,因此台灣考慮快速建造輕型巡防艦兵力以增加應對能力是正確的方向,畢竟在台灣快速增加陸基反艦飛彈情況下,真的啟戰具有「以陸制海」的能力,中共未必能取得上風,但承平時期的近迫騷擾,是政軍複合議題,海軍兵力的建設是科學,也是軍事藝術的重要部分,我國需更多元的對應方式應對中共挑釁。
▪ 聯合報最新民調/賴清德30%領先 侯友宜、柯文哲旗鼓相當
▪ 聯合報最新民調/4成5盼下架民進黨 侯柯郭合作將贏15個百分點
▪ 聯合報最新民調/區域立委、政黨票支持度 看藍綠白政黨誰領先?
▪ 不斷更新/2024立委大選!看選區範圍、各政黨提名名單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