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擬造輕巡艦 學者專家:憂心影響海軍艦隊生存率

針對海軍擬從明年起於三年內完成兩艘新一代「輕型巡防艦」,學者認為這是為因應共軍長時間在台灣周邊保持4艘船艦對我構成的灰帶威脅。但有專家擔心在國軍「軍事投資」預算極為吃緊的情況下,「輕型巡防艦」可能會排擠掉海軍新一代、具備應付中共飽和攻擊能力的新型巡防艦的建造預算,對海軍水面艦隊在未來戰場的存活率造成影響。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表示,相較90年韓國只能自製「蔚山艦」現則能建造大型神盾艦,中科院發展以「台版神盾」核心的「被動相位陣列雷達」(PESA)可能的性能與體積,無法滿足海軍原先設定的「震海」新世代巡防艦的噸位需求,因此計畫延宕。而考慮中共8月軍演時模擬對台灣的海上封控、以及常時在台灣周邊保持4艘船艦對我構成的灰帶威脅,國軍主戰艦艇艦齡較為陳舊,因此將建造2000噸級的巡防艦以為因應。
蘇紫雲認為,這涉及軍備研發的機會與風險管理,若不走出自製神盾艦的第一步,相關單位可能永遠無法獲得實際工程經驗發展新式裝備,因此可參照先進國家的作法,將新式裝備的研發列為「實驗艦」如美國的「X計畫」系列,如此可控制風險成本,另將成熟技術的造艦計畫列為戰備生產選項,如此在計畫綱要的擬定可較為清晰,也避免用兵單位計畫人員擔負的政策責任,才有辦法讓用兵與造兵形成良性循環,滿足國防自主的長遠目標。
但國家政策基金會副研究員揭仲擔心,在國軍「軍事投資」預算極為吃緊的情況下,「輕型巡防艦」可能會排擠掉海軍新一代、具備應付中共飽和攻擊能力的新型巡防艦的建造預算,對海軍水面艦隊在未來戰場的存活率造成影響。
揭仲指出,目前國軍僅有4艘基隆級驅逐艦具備應付飽和攻擊的能力,但因為不具備神盾雷達和垂直發射系統,在面對當前共軍的飛彈飽和攻擊時就已經很吃力,更何況未來五年或十年。因此,籌獲新一代具備神盾雷達與垂直發射系統的主戰艦艇,才應該是海軍除潛艦外的當務之急。「輕型巡防艦」固然可提升海軍應付共軍8月軍演後,大幅增加的海上灰色地帶行為,但對改善海軍應付中共飽和攻擊能力不足的缺失方面,助益其實相當有限;卻很有可能因為預算排擠,使新一代主戰巡防艦的籌獲被大幅推遲。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