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井嶼砲兵烈日下嵌制水道 新版戰鬥體適能在基層扎根

陸軍澎湖防衛指揮部在各離島部署砲兵部隊,以火力嵌制島嶼之間的水道,「野戰混合砲兵營」第三連駐守在烈日直射無遮陰岩石的孤島「虎井嶼」,生活備極艱辛。而駐地顯示,陸軍已通令各基層部隊,開始訓練新版「戰鬥體適能」,並公布測評標準。
民國58年澎湖防衛司令部歷經「陸精四號案」、「精進案」,於民國95年3月1日更銜為「澎湖防衛指揮部」,下轄直屬部隊成立砲兵群包括砲一營及砲二營,依當時國防政策指導,砲一營於民國96年4月1日移防回台,而砲二營則更名為「野戰混合砲兵營」,同時派遣所屬砲兵第三連前往虎井嶼駐紮。
虎井嶼位於澎湖群島中央位置,為掌控澎南水道及馬公內海進出入口的樞紐,亦為前進澎湖本島的前哨站,具重要戰略位置,相傳為日軍將領山本五十六侵略東南亞各國的南進指揮所,現由澎湖防衛指揮部野戰混合砲兵營砲兵第三連駐守。砲三連平時於駐地實施各項戰備整備,並負責馬公、望安及澎南水道的安全,依令執行反突擊、反空降火力支援等任務,確保防區安全。
記者日前跨海前往澎防部虎井嶼訪問駐地,部隊駐防在玄武岩構成的島嶼頂部。而駐地毫無樹木遮蔭,夏秋遭熾熱烈日直曬、凜冬則剌骨海風侵襲,生活條件艱辛。
而為驗證部隊駐地訓練成效,混砲營砲三連日前實施戰備演練,由官兵操作各型砲兵武器等裝備,採異地同時方式實施推演,透由「部隊指揮程序」、「沙盤推演」、「口述命令」等作為,奠定「實裝」「實彈」射擊的基礎,厚植砲兵部隊整體防衛戰力。
記者現地考察,部隊砲陣地布防於虎井嶼高地,以M230軍規電腦等機制構成的「技術射擊指揮資訊化系統」建構連指揮所,連結澎防部火力協調中心,以M155砲火力嵌制周邊水道。官兵戰技精熟,在烈日下實施射擊演練。官兵透露,火砲雖無法在第一擊就實施「效力射」,但最快在第二枚經校正後,即可達成。
記者也在現地發現,雖遠至偏遠外離島,陸軍也已頒布「新式戰鬥體適能」的要求標準,並製作成立牌宣導,內容包括三下硬舉、站姿力量投擲、修正版伏地挺身、負重拖曳衝剌、懸垂舉腿、22英哩(3210公尺)跑步等體能驗測標準,並頒布評鑑分類與測評標準。不過,將領表示,相關新型體測仍在推廣階段,目前仍以原三項體測為主。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