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烏軍反攻膠著 傳美國點頭給長程陸軍戰術飛彈系統飛彈

今高溫上看36度!周二起水氣增 中秋連假天氣不穩定

路透:台灣官員稱中國鎖台屬戰爭行為 誓不投降

路透社報導,台灣政府一位高階安全官員以罕見堅定且直接的口吻表示,中國封鎖台灣或占領台灣離島,將被視為戰爭行為,且台灣不會投降。圖/路透社資料照
路透社報導,台灣政府一位高階安全官員以罕見堅定且直接的口吻表示,中國封鎖台灣或占領台灣離島,將被視為戰爭行為,且台灣不會投降。圖/路透社資料照

路透社報導,台灣政府一位高階安全官員以罕見堅定且直接的口吻表示,中國封鎖台灣或占領台灣離島,將被視為戰爭行為,且台灣不會投降。

台灣總統蔡英文和其他政府官員一再表示希望維持和平,但如果遭到攻擊,將會進行自我防衛。何種情況下有必要針對攻擊作出回應?考量諸多情境,台灣政府通常未就此詳述。

戰略專家認為,中國可能不會對台灣直接發起全面性正面攻擊那樣的軍事行動,北京當局可能的行動包括展開封鎖,藉以試圖逼迫台灣接受中國統治。

自從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8月初訪問台灣以來,兩岸緊張情勢急劇升高,中國在台灣周邊展開包括發射飛彈和對台封鎖等大規模軍事演習,接下來雖然縮小規模,但後續軍事活動沒有停歇。

台灣和美國、日本等盟邦都關注與中國之間的任何衝突將會如何發展,還有台灣與盟友可能如何應對。

不願具名的台灣高階安全官員向路透社指出,中國於裴洛西訪台後進行軍演,突顯出如果出現最糟狀況,可能會發生什麼事,並聚焦分析台灣將作何回應。

這名官員說,「封鎖是種戰爭行為、占領一座離島是種戰爭行為」,並強調台灣認為北京此刻不太可能採取前述的任何一種行動。

「他們奪取(離島)的唯一目的就是迫使我們談判或投降。但我們不會投降或談判。」

許多軍事戰略家,甚至台灣國防部都曾經表示,在沒有發動全面入侵的情況下,中國可能會試圖占領台灣離島,例如就在中國近海的金門群島和馬祖列島。

這名官員說:「那些都屬於軍事行動,這沒有模糊的空間。」

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沒有立即回應路透社的置評要求。

上述官員同時表示,台灣方面沒有排除明年中國會在台灣周邊發動大規模軍事演習的可能性,屆時台灣正為2024年初的總統大選進行準備。

官員提到:「這是我們此刻憂心的事。」中國可能採取的其他行動還包括加強在台灣周邊的「灰色地帶」戰術,包含運用民間船隻作掩護或進行網路攻擊,展開進犯。

這名官員還說,除了大約每個月一次派出軍艦通過台灣海峽的美國之外,其他國家應該向北京展現出,一旦台灣遭到攻擊,他們會有所回應。

「提升嚇阻非常重要,不只是美國,歐洲國家和日本也應該加入這股嚇阻力量。」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在18日播出的媒體訪問中說道,如果中國入侵台灣,美國軍隊將協防台灣,這是他在這項議題作出截至目前最明確的表態。

這名官員更說,台灣生產全球最先進半導體,確保穩定符合全世界利益,「台灣海峽面臨壓力就是給晶片供應帶來壓力」。

延伸閱讀

趙春山:兩岸已趨近攤牌時刻 想打仗就選會打仗的總統

若北京因侵台遭制裁 美三大銀行承諾退出中國

台美合作升級 陸:強化塑造反獨促統大勢

美第7艦隊司令:大陸若封鎖台灣 國際可能介入

相關新聞

美擬援台8000萬美元軍備 首度用「外國軍事融資」管道

拜登政府廿九日通知國會,擬透過「外國軍事融資」(FMF)管道,援台八千萬美元;國務院稱這是史上首例,但並未如過去軍售公布...

國軍逐年擴大總員額 2029年將達26萬餘人

國軍將在明年一月一日恢復一年制義務役,據了解,陸軍目前「復編」五個基幹新訓旅,未來將部分以義務役兵員陸續補實,執行海岸守...

軍事迷鎖定!清泉崗航空嘉年華明天登場 唯一接駁進場

軍事迷敲碗許久,睽違多年,台中市清泉崗航空嘉年華明天將在空軍台中清泉崗基地登場,活動規劃雷虎小組特技操演、三型主力戰機性...

IDF噴口不正常火焰 空軍:護焰器氣封片間隙過大

空軍一架經國號IDF戰機今天執行單機飛行展示操演時,噴口出現不正常火焰情況,經初步檢查,空軍研判為發動機噴口護焰器氣封片...

美對台軍售9案延宕 影響我戰備

七月台美蒙特利會議期間,我國曾就部分軍事投資主要品項交付延遲,「被迫」修訂發價書,影響我國戰力整備計畫,向美方表達要求提...

助台自我防衛 美對台軍援108億元

白宮廿八日宣布,提供台灣三點四五億美元(約新台幣一百○八億元)的國防防衛物資與服務、軍事訓練和教育,以援助台灣;白宮國安...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