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棲登陸前奏!專家:共軍此次演練全面攻台 但國軍不是塑膠

針對共軍4日起在台灣周邊海空域展開的軍事演訓,國防大學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所長馬振坤指出,這其實就是共軍一次完整的全面對台軍事行動的演練。但他強調,以國軍目前的防衛作戰實力來看,若共軍執意犯台,必將付出相當大的代價,「國軍也不是塑膠做的!」
馬振坤4日在國策研究院「裴洛西訪台與台海危機」座談會中,解析中共此次軍演的意涵時指出,針對當前共軍在台海的軍事行動,主要應該看共軍東部戰區宣布的具體措施。
解放軍東部戰區2日深夜宣布,在台灣北部、西南、東南海空域進行聯合海空演訓,在台灣海峽進行遠程火力實彈射擊,在台島東部海域組織常導火力試射。
東部戰區副參謀長顧中當晚接受央視訪問時說,這次聯合軍事行動,戰區組織多軍兵種部隊成體系、全要素展開,進行聯合封控、對海突擊、對陸打擊、制空作戰等多課目針對性演練和精導武器實彈射擊。
馬振坤指出,這其實就是完整的全面對台軍事行動的一次演練。聯合封控指的就是針對台灣本島的封鎖;對海突擊就是爭奪台灣周邊海域制海權,制空作戰就是爭奪制空權;對陸打擊就是對台灣實施兩棲登陸前奏的行動,也就是先以火力優勢壓制並摧毀國軍岸基型的各種防衛作戰能力。
他表示,這些行動如果都如共軍所預期的順利達成目標,後續就是大規模部隊登陸台灣本島。此外,這次演習還是共軍導彈、火箭、精準炸彈等精導武器裝備性能和部隊作戰能力的一次檢驗。
因此,這次演訓跟共軍過去的演訓有些不同,尤其選擇的演訓六個海空域,就是呈現出是一旦共軍發動全面對台軍事行動的基本樣貌。
第一是在台灣北部西南和東南海空域的聯合海空演訓,這意味著戰時共軍的海空機艦會奪控台灣的北部西南和東南海空域,主要任務是對外軍實施拒止作戰,切斷台灣對外交通。還有就是以海制陸,壓制國軍的岸基火力。
共軍宣布在距離台灣東部較遠的西太平洋海空域實施常導火力試射,近日有不少專家指出,這意味著將會有火箭軍試射中短程常規導彈,導彈甚至會飛越台灣本島上空。馬振坤認為,共軍這個舉動是要展現其火箭軍具備打擊西太平洋美軍水面艦隊的反介入作戰能力。
至於在台灣海峽進行遠程火力實彈射擊,則意味著共軍在全面犯台時,岸基的遠程攻陸、攻艦火力會取代水面艦,成為摧毀、壓制國軍濱海甚至灘岸防衛作戰行動的重要武力。
馬振坤說,共軍這一舉動要展現的是其岸基遠程火力已經具備直接打擊台灣本島,壓制國軍第一階段防衛作戰的行動能力。如果共軍能達到直接從對岸打擊台灣本島的攻擊能力,相對的也能輕易封控台灣海峽。
馬振坤指出,從共軍近日宣布的演訓行動基本上可以清楚看到,東部戰區將擔負對台軍事行動的主攻任務,以及對美日的反介入作戰任務。另,南部戰區前幾天宣布在南海實施海空演訓,顯示共軍一旦發動全面犯台時,南部戰區將擔負起阻絕外軍由南海方向介入台海衝突的反介入作戰任務。
北部戰區日前宣布在渤海實施實彈射擊訓練,顯示共軍一旦全面犯台,北部戰區將擔負保衛平津要地不受外軍從海上方向攻擊的防衛作戰任務。
馬振坤表示,上述是共軍宣布在台灣周邊海空域演訓的意涵,然而共軍真實戰力是否能符合這一系列的行動需求,必須看這次演訓的具體行動細節才能判斷。
他強調,在實際軍事行衝突中,不管美國、日本、澳洲屆時會如何反應,國軍必然將盡全力實施反擊作戰。以國軍目前擁有的防空、制海及固安作戰等防衛作戰實力來看,若共軍執意犯台,必將付出相當大的代價。馬振坤說,「講白的一句話,國軍也不是塑膠做的!」
馬振坤還指出,在這次軍演前,中共全國政協席汪洋7月26日在「九二共識」30周年紀念大會上,重申了「和平統一」是解決台灣問題的第一選擇。
因此,從這些跡象來觀察,他認為,共軍這次演訓行動應該沒有要轉為真實對台作戰的意圖,而是中共中央對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所做出的軍事上的回應。
但他也特別提出,在共軍這次演訓行動結束後,將會徹底打破兩岸兩軍存在多年的「海峽中線」默契。未來共軍機艦跨越海峽中線,貼近我領海、領空外緣活動的頻率將大幅增加。台灣的海空防禦縱深會更受到中共軍事壓力的壓縮,國軍防衛作戰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馬振坤表示,從共軍這次在台灣周邊的演訓還可以印證一點,那就是國軍除發展不對稱戰力外,依然必須維持一定規模的基本戰力,亦即還是要維持一定規模的戰機、水面戰艦、潛艦等主要作戰平台。因為不同於烏克蘭,台灣四面環海,必須維持一支可視的海空戰力跟視距外打擊能力,這是戰時避免遭共軍封鎖的重要條件。
馬振坤說,假如國軍只著重發展不對稱戰力,而忽略甚至偏廢基本戰力的維持,未來一旦共軍進一步壓縮、侵犯我周邊海空域,我們將只能站在沙灘、岸邊,眼睜睜地看著共軍機艦在我們領海、領空耀武揚威。因此,我們必須維持國軍基本戰力,絕對不可偏廢。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