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看烏克蘭戰地之苦 問蔡政府如何追求和平

刻在進行的烏克蘭戰爭,是用人民生離死別的血淚,向台灣示範了弱方又是戰場的慘況。而面對詭譎的兩岸三方情勢,台灣更小,一旦開戰,又可能是戰火中心,只是蔡政府官員目前對此討論,多集中在戰爭相關議題,對人民而言,頗有不知民間疾苦之嘆。雖說能戰才能和,但我們對於他國的戰爭示範,除了學習如何應對戰爭外,更要知道如何維護和平才是。
俄烏戰事已披露不少殘酷部分。小國烏克蘭人民身處戰地,似乎只有三種選擇:逃難、待人宰割、或擔心飛彈臨空。開戰以來超過145萬人逃離家園,在這麼短時間內出現這麼多難民,為歐洲二戰以來首見。而俄軍在占領區實施宵禁,不准三人同行、晚8時外出,人民有被射殺可能;隨著戰事繼續擴展,落彈只會愈來愈多、坦克更常穿越街頭,人民受訪稱「我希望我們能夠活下來」。
面對人民的卑微要求,期待強權俄國罷兵不切實際。俄軍攻勢緩慢雖然出乎意料,但因政權性質與大國競爭,若俄羅斯此時虎頭蛇尾達成停戰協議,只會讓歐美等國看破手腳。以大欺小的戰爭機器一旦開動,就脫離個別領導人掌控全局意志,沒見勝負是不會停止的。
相比烏克蘭的開戰條件,台灣更不利的是,人口比烏國更密集,別說戰事剛發生,機場港口與軍事基地周邊住宅就可能面臨彈雨洗禮,我們還四面環海,一旦出現戰爭前兆,連逃難的機會都沒有。
面對如此處境,行政院長蘇貞昌在立法院的答詢,卻只是說「我們備戰,但不求戰,也不畏戰」,再加上罵立委「投降主義」、「附和中共」、「你講話的口氣跟國台辦很像」。
對罵有關修養,而前面這樣說其實也沒回答問題。因為小國烏克蘭之前在求戰嗎?對多數台人而言,即便烏國想加入北約,那也只是行使主權國家行為罷了,只因違反大國利益,才無法避免戰禍。
台灣當然要有能戰才能和的準備。但看烏俄戰爭經驗,與我地理人口條件,身為美中台三邊裡最弱的一方,一旦台海有事,戰火又最可能在此爆發。如果真以人民身家性命財產為念,蔡政府應該是最有責任去尋求和平。
就算覺得尊嚴比人命更重要,退而求其次,我們也至少應確保溝通管道暢通,避免擦槍走火事件發生。但令人遺憾的是,自從蔡政府執政以來,兩岸冰封至今。一個巴掌拍不響,蔡政府也有難辭其咎之處。
民國24 年,蔣中正總統面對中日懸殊實力,雖然民氣可用,仍在廬山發表「最後關頭」演說,強調「和平未到根本絕望時期,決不放棄和平,犧牲未到最後關頭,決不輕言犧牲」,一個負責任的政府,該要怎樣做好和平準備?蔡政府去蔣雖急,對於某些以民為念部分,恐怕還是該學一下。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