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因應川普新政策 管中閔籲政府做好這件事

教宗遺願安葬羅馬聖母大殿 墳墓簡樸僅刻拉丁文名

教宗、李登輝都因1病過世 蘇一峰:老人家5情況要警覺

【專家之眼】看烏克蘭戰地之苦 問蔡政府如何追求和平

俄烏開戰以來,超過145萬人逃離家園,在這麼短時間內出現這麼多難民,為歐洲二戰以來首見。圖為基輔附近的伊爾平市六日遭俄軍砲擊,居民緊急撤離。路透
俄烏開戰以來,超過145萬人逃離家園,在這麼短時間內出現這麼多難民,為歐洲二戰以來首見。圖為基輔附近的伊爾平市六日遭俄軍砲擊,居民緊急撤離。路透

刻在進行的烏克蘭戰爭,是用人民生離死別的血淚,向台灣示範了弱方又是戰場的慘況。而面對詭譎的兩岸三方情勢,台灣更小,一旦開戰,又可能是戰火中心,只是蔡政府官員目前對此討論,多集中在戰爭相關議題,對人民而言,頗有不知民間疾苦之嘆。雖說能戰才能和,但我們對於他國的戰爭示範,除了學習如何應對戰爭外,更要知道如何維護和平才是。

俄烏戰事已披露不少殘酷部分。小國烏克蘭人民身處戰地,似乎只有三種選擇:逃難、待人宰割、或擔心飛彈臨空。開戰以來超過145萬人逃離家園,在這麼短時間內出現這麼多難民,為歐洲二戰以來首見。而俄軍在占領區實施宵禁,不准三人同行、晚8時外出,人民有被射殺可能;隨著戰事繼續擴展,落彈只會愈來愈多、坦克更常穿越街頭,人民受訪稱「我希望我們能夠活下來」。

面對人民的卑微要求,期待強權俄國罷兵不切實際。俄軍攻勢緩慢雖然出乎意料,但因政權性質與大國競爭,若俄羅斯此時虎頭蛇尾達成停戰協議,只會讓歐美等國看破手腳。以大欺小的戰爭機器一旦開動,就脫離個別領導人掌控全局意志,沒見勝負是不會停止的。

相比烏克蘭的開戰條件,台灣更不利的是,人口比烏國更密集,別說戰事剛發生,機場港口與軍事基地周邊住宅就可能面臨彈雨洗禮,我們還四面環海,一旦出現戰爭前兆,連逃難的機會都沒有。

面對如此處境,行政院長蘇貞昌在立法院的答詢,卻只是說「我們備戰,但不求戰,也不畏戰」,再加上罵立委「投降主義」、「附和中共」、「你講話的口氣跟國台辦很像」。

對罵有關修養,而前面這樣說其實也沒回答問題。因為小國烏克蘭之前在求戰嗎?對多數台人而言,即便烏國想加入北約,那也只是行使主權國家行為罷了,只因違反大國利益,才無法避免戰禍。

台灣當然要有能戰才能和的準備。但看烏俄戰爭經驗,與我地理人口條件,身為美中台三邊裡最弱的一方,一旦台海有事,戰火又最可能在此爆發。如果真以人民身家性命財產為念,蔡政府應該是最有責任去尋求和平。

就算覺得尊嚴比人命更重要,退而求其次,我們也至少應確保溝通管道暢通,避免擦槍走火事件發生。但令人遺憾的是,自從蔡政府執政以來,兩岸冰封至今。一個巴掌拍不響,蔡政府也有難辭其咎之處。

民國24 年,蔣中正總統面對中日懸殊實力,雖然民氣可用,仍在廬山發表「最後關頭」演說,強調「和平未到根本絕望時期,決不放棄和平,犧牲未到最後關頭,決不輕言犧牲」,一個負責任的政府,該要怎樣做好和平準備?蔡政府去蔣雖急,對於某些以民為念部分,恐怕還是該學一下。

戰爭 烏克蘭 行政院

延伸閱讀

烏克蘭第二大城被圍 市長:俄軍永遠不會戰勝

【重磅快評】慰留王美花、曾文生代理 蔡政府連演都懶

UNIQLO不關俄羅斯門市 稱不該剝奪人民基本需求

「政府幫忙到底」 吳釗燮:正討論協助烏國學生赴台就學

相關新聞

【專家之眼】美養黑熊輿論不容,相關單位理應自清

最近美國贊助台灣組織及個人的輿論之火越燒越旺,相關單位卻極少出來澄清社會疑慮,這對台美關係與當事團體皆非好事,從危機管理...

【專家之眼】解讀北京新德里關係回溫信號

1月18日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受邀至孟買納尼•帕吉瓦拉紀念演講會(Nan...

【專家之眼】朝鮮半島再較勁 真功夫與假把式

最近朝鮮半島風雲再起,韓國與朝鮮空飄宣傳戰大打出手,叫陣喊話讓各方感到情勢升溫,但國際社會正逢多事之秋,俄烏衝突難分難解...

【專家之眼】看看柯文哲 人民不會怕嗎?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因台北市長任內京華城容積圖利案遭到羈押,其中產生一系列爭議,既是民主法治教育的好教材,也有台灣政治發展的...

【專家之眼】南海聯合軍演增多 威脅台灣戰略安全

近半年來,南海地區緊張持續升高,區域內、外國家接二連三舉行單邊、雙邊、或多邊的聯合軍演。

【專家之眼】談談共軍駐港澳部隊跨國演訓政治意涵

今年7月5日至18日中國大陸解放軍與寮國軍方針對「聯合防衛作戰行動」,共同舉辦「友誼盾牌-2024」(Friendshi...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