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疾呼因「戰情緊急」擴大量產飛彈 中科院洩實情

針對「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特別預算案」包括岸置反艦飛彈等5項原在年度預算中的經費,國防部戰規司長李世強上午表示,這次是因應「戰情緊急的狀況」,須全部擴大量產,因編入特別預算;但中科院長張忠誠稍後說,該院是「兩年前依據(飛彈)量產高峰期是112年,提前啟動超前部署(廠房興建)」。
立法院財政、國防委員會聯席會上午審議「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特別預算案」,朝野針對全案8類10項裝備生產所需8700萬元包括國內旅費等採購作業費進行攻防,並針對岸置反艦飛彈等原在年度公務預算中執行的5個列入特別預算的合理性進行質詢,尤其中科院飛彈擴建廠房被指延遲,中科院能否達成任務遭到質疑。
戰規司長李世強表示,這5個案子是持續案,之前年度已執行到一半,這次因應「特別的狀...戰情緊急的狀況」,全部擴大量產,因此編入特別預算。整體獲得成本是全案部分,但中間己扣除公務預算已支應的部分,最後才在預算書表內呈現特別預算數。
對全案的採買業務費,李世強說,對美軍購案編列2%到7%的行政費是標準價,特別預算中對內採購的履約督導、專案管理,確保中科院能如期如質完成產製程,所以在撙節狀況下編列作業費。
而針對飛彈增產廠房的興建,中科院長張忠誠表示,該院是於兩年前依據量產高峰期是112年,提前啟動超前部署,作整建廠房準備,不是急就章到現在廠房還沒蓋出來,時間點就是111年6月,是最後時間點,可順利接續112年的高峰期。今年度已完成85%,剩下的15%明年6月底前可順利完成,現在工程進度正常。
中科院自107年度起陸續就其各項產能擴充,提出多項固定資產建設改良擴充計畫,包括生產飛彈所需「產能提升案」、「大型發動機能籌案」及「飛彈增產廠房及設備」等3案6項計畫,總經費合計70億8366萬8千元,依各計畫期程均應於110年底完成。但產能提升案」及「飛彈增產廠房及設備」均無法如期於今(110)年底完工。
中科院曾說明表示,「大型發動機能籌案」已完工並驗收中,「產能提升案」的完工或交貨期程預估為111年6月;「飛彈增產廠房及設備」則為111年7月;而按張忠誠今天的說法,6月也可完工。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