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金門全民皆兵 不只自衛隊學生還要參加幼獅隊

金門立委陳玉珍今天在立法院受訪時,暢談她的金門民防自衛隊訓練經歷,也讓自衛隊這個獨特的「全民皆兵」組織,再度受到關注。根據金門縣志,金門的自衛團隊,早期有保安隊以防禦盜匪、維護地方治安為主,在38年兩岸隔海分治之後,則是成立民防自衛團隊以支援國軍作戰、保家保鄉為主要任務。
走一趟位在瓊林的民防館,從中也可以了解到那段全民皆兵的歲月,當時的金門受到戰地政務的規範,因為戰地單行法規的體制,根據相關的民防組織條例中的規定,只要是設籍在福建省金門以及馬祖兩地的國民,男子不必服兵役,但志願入伍從軍者不在限制內,不過只要年滿16至55歲者,經過體格檢查合格者,就成為民防隊的隊員;女性則是年滿16歲之後,就被編為婦女隊,從事救護、醫療、支援作戰等任務。
一般而言,民眾自衛隊皆由駐軍負責訓練,課程包括槍枝分解組合、敵情分析、單兵基本教練、箱上瞄準、射擊練習、歸零射擊、和正式射擊等等,女隊員還外加救護訓練。其中射擊預習分坐姿、立姿、跪姿和臥姿,女生的訓練絲毫不馬虎,同樣嚴苛。
地方文史工作者也表示,民國38年國軍退守金門,進入國共軍事對峙緊張年代,後來金門實施戰地政務,自衛隊最艱難的時期屬民國40至60年代的「民防隊」,不分男女老少都納入民防自衛隊任務編組,一旦戰爭發生,每個村莊都具有獨立作戰的能力,這是當時很特殊的歷史現象。
曾當過瓊林村副村長的蔡福林表示,當時年滿16歲以上的男女都要參加自衛隊(仍在學者就參加幼獅隊),支援國軍作戰。自衛隊每年集訓2次,至55歲才能除役,男子需接受組訓並執行支援作戰任務;女性則需從事救護醫療、支援作戰的任務訓練,一直到結婚為止。民國81年金門解除戰地政務,自衛隊亦正式解散。
金門民防組織經過一次再一次更換不同名稱,從民國42年設立「金門縣民防指揮所」開始,經過46年的「民防總隊部」、59年「民防指揮部」、60年的「民防總隊」、62年的「民眾自衛總隊」,直到81年11月7日戰地政務終止才裁撤,正式走入歷史。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