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上台美中情勢生變? 學者:端看北京動向

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出爐,由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勝出,有望於明年入主白宮,各界都在關心接下來美中關係的競合。對此,布魯金斯印度計畫主任Tanvi Madan認為,北京政府接下來數個月的動態,將影響拜登團隊的對中態度。
民進黨立委何志偉今首度在立法院和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e)與斯沃斯莫爾學院(Swarthmore College)透過網路連線舉辦研討會,探討在美選結束後台灣將面臨的政局變革。
而拜登上台後,由於美國內政問題加劇,包括疫情、經濟復甦,以及種族矛盾等,與中國的關係是否產生變化,甚至和緩?包括布魯金斯中國戰略計畫主任杜如松(Rush Doshi),以及布魯金斯歐美中心主任Tom Wright,皆同意美中關係已然進入競爭關係,但也認為拜登團隊無意讓兩國競爭(competition)升級至對抗(confrontation)。
Tanvi Madan則認為,拜登的對中政策,也將取決於北京政府接下來的動向,倘若中國方面釋出善意,也可能被視為增進雙邊關係的契機。
此外,Tom Wright指出,拜登與川普不同,對於國際上多邊體系的合作很重視,這是跟川普不一樣的地方。拜登非常肯定民主價值,在價值脈絡之下可以看到民主可以發揮的地方。
Tom Wright認為,在美台關係上,拜登政權對台灣有利的一點是他尊重國際多邊合作,有利於幫助台灣納入全球體系,特別在全球公衛方面又是台灣強項,由尊重多邊體系的拜登領導下,台灣有更多機會。
杜如松則表示,美台關係不會因為選舉結果有所變動,因為國會兩黨都一樣支持台灣的聲音。過去一年來美台關係有很大的進展,也是受到兩黨支持。比方說軍事上的支持,以及意識到台灣在國際空間受到的打壓。
何志偉則表示,英國首相Boris Johnson提出將G7擴張為10個民主先進國家D10以後,他認為台灣在今年疫情中的好表現,已讓台灣做好準備成為D10+1國,而未來在印太戰略、南海自由航行權議題中,台灣也將扮演更積極主動的角色。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