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新興產業股題材熱 看好機器人、內需族群潛力

對等關稅雖導致全球市場動盪,更大的影響卻是引發全球對美元資產的不信任。中新社
對等關稅雖導致全球市場動盪,更大的影響卻是引發全球對美元資產的不信任。中新社

對等關稅雖導致全球市場動盪,更大的影響卻是引發全球對美元資產的不信任。根據摩根士丹利分析,全球投資者對中國股票的配置意願正逐步增強,目前全球長期投資者在其新興市場投資組合中,中國股票整體處於低配狀態,低配幅度達2.4個百分點,這代表投資人潛在的配置空間仍大。

年初至今中國經濟明顯改善但外部不確定性上升,全球地緣政治環境和科技變化成為市場新的主導因素,A股在偏窄區間內高頻波動,結構上成長、消費、周期和紅利均有亮點,使得陸股今年以來站穩正報酬,港股則是有20.5%的亮眼表現。

此外,中國內捲太過之後,躺平下的小確幸需求題材,也造就了消費股奇蹟,以泡泡瑪特為例,Labubu賣爆全球,抬升了泡泡瑪特創辦人變河南首富。

根據CMoney統計至這波關稅戰指數低點4月9日以來至6月6日止,觀察美元計價之中國A股基金表現,前十名表現皆在5%之上,其中日盛中國戰略A股、瀚亞中國A股、柏瑞中國A股量化精選、華南永昌中國A股與聯博中國A股等基金報酬率超過一成,表現突出。

日盛中國戰略A股基金經理人蔡宗和表示,今年投資者風險偏好將較2024年提升,結構性機會增加,節奏變化頻率更高但振幅收窄。展望下半年,不確定性主要來自外部挑戰,仍需關注中國宏觀政策應對。不確定性明顯消除前,指數或延續窄幅波動特徵,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內之機器人、內捲帶來需求題材的內需股,都是可持續關注產業。

蔡宗和指出,板塊方面,與經濟周期和外部風險關聯度不高的高景氣機會,包括AI產業鏈(雲計算、算力、機器人、智慧駕駛)仍處於景氣上升初期,未來新技術催化仍是重點機會。

延伸閱讀

晟銘電營收/5月9.89億元報喜 股價衝漲停板慶賀

小資族最愛 這檔高息ETF 近一周零股成交均量勝過台積電

影/台化股東會 洪福源:在公司55年從來不賣股票

台股漲因為散戶退場?5月交易戶暴減百萬 網:抬出去的都不回來了

相關新聞

指數型還是避險基金?巴菲特用10年證明:最好的投資策略其實很簡單

我希望走到了這一步,你現在已經知道,去除雜亂的敘事、直面未知的未來,專注於創造長期價值的策略,其實非常簡單。這裡沒有任何神奇的公式,例如分析公司總部的天氣模式,或是從每日股票交易量中找到隱藏的數學密碼

他22元進場00915自嘲「有點抖」 網笑虧:是撿到便宜還撿到刀?

六月台股ETF配息季登場,共16檔ETF陸續公布配息結果,00915配息0.21元,縮水幅度高達58%,創下掛牌以來新低紀錄。有投資人在22元多買進00915共12張,雖觀察該ETF已久且看好填息與總報酬潛力,但仍坦言「買完還是有點抖」,部分人支持其策略,認為現價具備修復空間;但也有不少人持懷疑甚至嘲諷態度,直言高股息ETF已經「被看破手腳」。

選股還不如丟飛鏢?這隻猴子曾打敗6,000名華爾街經理人

蒙著眼睛投擲飛鏢的選股猴子 如果你之前有聽過這個說法,那可以先跳過這一段:2001年,《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刊登的文章〈蒙眼猴子選股打敗人類〉(Blin

台積電沒秒填息!陸行之喊話除息前應清倉 網酸:講這話還是分析師?

台積電第19次除息未能「秒填息」,引發資深分析師陸行之不滿,他直言未來可能會在除息前清空持股,並質疑既然不保證填息,為何仍要課徵股利所得稅與二代健保補充保費。PTT網友轉貼此新聞後提問,面對台積電不再穩定填息,投資人是否應該提前出場?還是選擇持股續抱等待修復?此番話題引起熱議。

台幣強升衝破3年高點⋯換匯時機到?網勸:27以下分批布局

新台幣13日盤中升破29.6元大關,觸及29.502元、創下3年新高,PTT網友直言「雖然央行有進場調節,但台幣還是持續升值」,並思考是否可以開始分批換美元,此一提問隨即引發眾多網友留言討論,有人喊「等27」、「目標25」,也有人認為時機仍早,應再觀望。

「股息計入所得稅」剝削投資人?他怨制度不公 股民反批二代健保

目前台灣股息屬於綜合所得課稅項目之一,同時亦須負擔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儘管部分股利可抵減稅額,但實際稅負對不同收入族群影響程度不一,引發PTT網友對制度公平性的質疑。不少人直指問題點出在「二代健保制度」,批評這根本是「惡法」。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