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中小基金 擁利基

台股中小型及上櫃基金年度績效前十強平均達30.1%,同時優於台股大盤及櫃買指數績效。法人指出,AI仍是未來主旋律,建議挑選績效良好的相關基金入手,而在短線震盪格局下,利基型小型股將優於大型股,可伺機逢低布局。
根據CMoney統計2024全年度,合計27檔台股中小型及上櫃基金的年度績效前十強依序為:台新台灣中小、富邦精銳中小、PGIM保德信中小型股、永豐中小、施羅德台灣樂活中小、國泰中小成長、摩根中小、新光店頭、統一中小、野村中小基金,2024年度績效皆逾24%以上,超越櫃買指數9.3%的2.5倍之多。
其中,台新台灣中小、富邦精銳中小、PGIM保德信中小型股基金,三檔績效超過33%以上,更同時超越台股大盤,表現亮眼。台新台灣中小基金經理人沈建宏表示,雖然近期台股面臨回檔修正,但展望後市,美國聯準會雖可能減少降息幅度,但已排除轉向升息的可能,在經濟成長平穩趨勢不變之下,企業基本面長期展望正向,AI相關仍長線看好,相關供應鏈業績可望成長。
沈建宏指出,PC、NB等消費電子需求仍在醞釀但預期將逐漸轉好,下半年景氣可望優於上半年,台股中長線行情持續審慎樂觀,短線若遇較大回檔修正可分批逢低布局。在短線趨震盪格局下,個股表現為主,則利基型小型股將優於大型股,因在股市面臨回檔格局時,大型股容易成為外資的提款機,反觀中小型股股權較為集中、籌碼較穩,相對抗跌。
展望後市,保德信台股團隊對台股明年展望樂觀,受惠於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等新興科技應用需求續強,帶動IC製造、印刷電路板訂單成長,台經院預期2025年上半年高階晶片、封測需求與先進製程產能利用率,將隨全球電子業擴大資本支出,進而帶動相關訂單成長,對於具有完整AI供應鏈之台股將帶來多頭挹注。
此外,經歷2018年的貿易戰與製程上的彎道超車後,晶圓代工龍頭已成為全球科技龍頭的重要夥伴,再加上其高度的成本轉嫁能力與管理文化,台灣半導體仍居領先地位;根據保德信預估,2025年台股企業獲利成長將達15.2%,其中電子股維持30%的年增幅高峰。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