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一專業無法應對變化 賴清德籲大學培育T型人才

聯合報 記者潘乃欣/台北即時報導

賴清德任副總統後首度公開談人才議題,他今天下午以校友身分出席成功大學90周年校慶論壇,指台灣教育聚焦單一專業的I型人才培育,但隨科技發展,氣候變遷、傳染病變化莫測,10年後全球約10億個工作受影響、甚至被科技取代,將來需要的是具備思考全局、與他人合作、能創新的T型人才。

賴清德引述世界經濟論壇報告,目前所要求的工作技能中,明年就有四成二受影響。國際局勢不斷變化,地緣政治漸趨複雜,氣候變遷也愈來愈嚴峻,如果只注重單一面向,也就是培養只強調縱深的「I型人才」,沒有辦法應付這樣的變局。成大進一步解釋,「T」由橫線和豎線組成,代表兼具深度與綜觀全局的能力。

今天論壇主持人王文華幽默分享,賴清德在就讀成大醫學系實習期間值大夜班,曾邀約同樣值大夜班的同儕,輪流去買成大附近有名的蔥餅,在破曉時分一起吃,暖胃也暖心,可說是在大學期間就展現「擅於合作」等T型人才能力。賴清德兼具醫學和從政等專長,確實是標準T型人才。

多名學者呼籲大專校院致力培育T型人才,清華大學講座教授彭宗平強調「導師制度」是培育此類人才的基石,建議各校系為學生安排來自各領域的業界導師,讓學生能夠近距離學習。旅美逾一甲子的麻省理工學院(MIT)電機工程與資訊科學系講座教授舒維都也說,為師者樹立典範很重要,學生的典範應兼具啟發、願意教導、做中學等特質。

彭宗平另提到,國內少子化成定局,前段大學將逐漸感受學生資質不如前,但他們的能力要達前人的2、3倍,才有辦法應付快速變化的全球環境。當前教育應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與團隊合作激發出創意的能力,才能為下一代人才打造指數型的效益。

前科技部長陳良基認為T型人才還要具備同理心。畢業於成大的廣達電腦技術長張嘉淵進一步分享,慶幸自己在大學期間養成同理心、同情心、好奇心,這些「人」的本質,正是企業所重視的。彭宗平鼓勵學生多參與國際志工、社會服務,從中明白自己在社會上扮演的角色,知道自己能做的貢獻為何。

賴清德表示,成大正是國內適合培育T型人才的學府,舉例來說,蔡英文總統曾希望大學成立半導體學院,成大在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通過後,率先掛牌;因應人口老化,成大宣布要成立老人專門醫院;政府宣示2050年淨零轉型目標,成大創全國之先成立「捕捉碳示範工廠」。

賴清德還說,成大精神就是台灣精神,因為成大重視大學社會責任,也率先把聯合國SDGs融入教育。成大教師在各領域都有好表現,好的師資是培育T型人才的要件。

副總統賴清德(右)今天出席成大校慶論壇,與成大校長蘇慧貞(左)合影。記者潘乃欣/...

成大 賴清德

延伸閱讀

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