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閔在港演講:該給台大一位校長了

聯合報 香港特派員李春/香港報導
中研院院士管中閔(台上者)昨受邀在香港演講。 (香港中通社)

中研院院士管中閔以台大教授的身分登上香港台港論壇上,揭示台灣的焦慮,又直陳他心目中有關台灣未來策略和未來大學的驅動力,最後以「或許是該給台大一位校長的時侯」作總結。

亞太台商總會主辦的新一屆台港論壇,昨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管中閔作為主講貴賓,講題是「驅動台灣:創新經濟策略與未來大學」。約一小時的演講,主要談及四個問題,即台灣的焦慮、過時的策略、未來經濟策略、未來大學。

他認為,台灣經濟成長動能減弱、實質薪資成長停滯、出口與對外投資高度集中、在區域經濟中邊緣化,帶出了台灣的憂慮。在這些憂慮之外,政府過去靠資源等發揮的主導作用,現在不僅沒法主導,還影響到產業發展。目前台灣既有成長的糾結,又有開放的抗拒。

按管中閔的分析,經濟成長要靠大量資本投入,驅使技術進步、產業發展、人力資本提升。目前台灣人力資本引進主要是藍領勞工,而非技術專業人才;市場開放面臨障礙,包括政府管制心態、公共服務不能產業化、民粹情緒等。

他相信台灣未來發展的策略,當是結構變革與重心轉移,知識密集型服務業與現代服務業輸出、製造業的智慧化和服務化、市場開放與減少政府介入市場。

他認定對台灣的未來,人力資本相當重要,引進人力資本的策略應成為首要政策,政府資源要支持企業在人才市場的競爭力,高校要變革。

管中閔參加遴選台大校長時,就思考到人力資本與台灣未來的策略,他發現台灣高教界的變革,面臨很大挑戰,既有全球性少子化和亞洲高校競爭加劇,還有厭世代出現,一批年輕人的爽廢和冷漠,成為台灣奇特現象,加上斜槓青年出現,教育界必須看到這些既是社會現象,也是文化現象。

他說現在他的治校理念,正好發表一周年,但怎能希望今天的大學跟以前一樣,必須向現代大學轉變。台大幾十年扮演領導角色,現在更應率先面對這些社會現象和文化現象,走向更開放、更平等的創新變革,培育更具思考力的青年一代,這就是未來大學更重要的任務。

他更進一步說,要建立清晰的路徑圖和時間表,帶給年輕世代新的智識,培養領導創新與變革的人才,由下而上改變台灣的未來。

台大 管中閔 香港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