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Media 新媒體中心 - 議題報導 | 聯合報
首頁 – 議題
【聯合73】從毒寶寶到受虐老人 法醫解剖刀下的4道社會傷痕
【聯合73】從毒寶寶到受虐老人 法醫解剖刀下的4道社會傷痕 截至2023年底,全台地檢署共有55位法醫師及檢驗員,在第一線處理每年近2萬件他殺、意外、自殺等非自然死亡案件的相驗;法務部法醫研究所則設置4位專任法醫,負責複雜案件的解剖。他們為死者發聲,與檢警一起追查真相,也在死者身上,看到台灣正在惡化、加劇的社會悲歌。聯合報專訪4位法醫,訴說不同生命階段的社會悲劇。
樓鳳、人蛇、學生妹:疫後新南向為何淪為性樂園?
樓鳳、人蛇、學生妹:疫後新南向為何淪為性樂園? 蜜拉在暗巷的小房間度過14天旅程。自台灣實施新南向政策,來自泰國的她前後8次以觀光免簽證來台,實際卻從事性工作。無數跟她一樣的女子,在疫後重回台灣掏金,至少逾千名東南亞樓鳳遍佈91鄉鎮區,與犯罪組織結合,形成治安死角。 4萬逾期滯台遊客及新南向專班學生也下海,卻遭到人蛇集團抽成剝削。調查團隊爬梳機房數據,訪談業界人士,探究台灣為何淪為跨國性產業天堂。
全球掀不見血戰爭 6網攻腳本解密中國駭客
全球掀不見血戰爭 6網攻腳本解密中國駭客 趨勢科技網路安全報告顯示,2023年其在全球共攔截到1610億次威脅,創下新高。過往是國家間灰色衝突地帶的駭客議題浮出檯面,位居地緣政治要角的台灣,更是駭客眼中的練兵場。 《聯合報》透過6個實例,解析台灣正面臨的駭客威脅,看網路攻擊如何衝擊台灣、影響全球秩序,滲透你我日常。
農地黑「膜」法:焚燒、掩埋與棄置 廢塑膠亂象直擊
農地黑「膜」法:焚燒、掩埋與棄置 廢塑膠亂象直擊 台灣年產1.3萬噸農業塑膠膜,中央積極推動回收,但記者走訪全台,發現不少亂象。有農民焚燒及掩埋農膜,汙染土壤與地下水;若夾雜含氯物質,將燒出「世紀之毒」戴奧辛。農膜回收也做半套:環保蟑螂違法丟棄,合法廠商則不願收取,堆置清潔隊無處可去。農膜如何衍生「黑魔法」?我們走進8縣市現場,還原廢棄物失控的真相。
太陽花10年 誰的遊戲誰的夢?
太陽花10年 誰的遊戲誰的夢? 2014年3月18日,為期24天的太陽花學運爆發。這場近40年來罕見的大規模「公民不服從」行動,扭轉兩岸三地發展軌跡,究竟是讓台灣走入困局,還是打開新局?下個10年,台灣在兩岸互動、全球經貿體系中,又要選擇什麼路線?
25個台北租屋故事 被剝奪的居住尊嚴
25個台北租屋故事 被剝奪的居住尊嚴 許多北漂青年渴望在台北安身立命,卻遭遇詐騙、破敗屋況、危險隔間、申請租金補貼被拒等諸多亂象,這些個案的困境是全台租房族的縮影。聯合報採訪了25名租客,透過影像與文字,帶讀者看見租屋族的居住實況與心聲。
跟蹤狂事件簿:跟騷法一年 解析100案例與施行漏洞
跟蹤狂事件簿:跟騷法一年 解析100案例與施行漏洞 《跟騷法》上路一年,但對全台4000多名跟騷受害者來說,恐懼仍如影隨形。台灣掀起MeToo風暴之際,本報獨家彙整146宗法院判決、還原4起案例的騷擾行為,揭露新法亟需修補之漏洞。
你陷入「體感貧窮」了嗎?數據看台灣三大貧窮困境
你陷入「體感貧窮」了嗎?數據看台灣三大貧窮困境 台灣低收入戶人數連10年下降、2022年僅占總人口1.25%,相當於貧窮率不到1.3%,遠低於世界各國。數據上看起來台灣貧窮人口逐年減少,但專家直言,台灣正陷入「體感體感」。
光電砍鳳「林」:流失中的森林、碳匯與原保地 千頃光電插旗後山內幕
光電砍鳳「林」:流失中的森林、碳匯與原保地 千頃光電插旗後山內幕 據統計,位於花蓮鳳林鎮的光電申請案逾30件、面積1701公頃,居民擔憂,若全數通過核准設置將衝擊生態及觀光,砍樹種電會毀掉「碳匯」;台糖造林地轉做光電、能源業者掠奪原住民保留地也引發質疑。本報前進鳳林調查,揭開中央政府急推光電之下,後山面對的「氣候不正義」危機。
【獨家調查】霾葬大林蒲:16種致癌物圍城 694億遷村抹不去的罪
【獨家調查】霾葬大林蒲:16種致癌物圍城 694億遷村抹不去的罪 高雄市府積極推動大林蒲遷村,但工安事故與汙染揮之不去,本報調查發現,當地空氣飄著16種致癌物及超標PM2.5,傷害健康。大林蒲何去何從?我們走進將消失的村莊,傾聽居民控訴國家帶給他們的空汙原罪,以及遷村無法抹去的傷痛。
隱形病毒:疫情加劇的親密家暴、男性與虐老傷痕
隱形病毒:疫情加劇的親密家暴、男性與虐老傷痕 台灣每日仍有逾5萬確診,疫情與伴隨而來的「家風暴」彷彿沒有盡頭。記者走遍北中南東7縣市,調查疫情的「隱形病毒」如何悄悄滲透脆弱家庭、引爆精神與肢體暴力並增添救援難度,在我們看不見的角落,帶來比新冠肺炎更深的傷痛。
解凍格陵蘭
解凍格陵蘭 全球暖化衝擊各地,全島80%被冰雪覆蓋的格陵蘭更是首當其衝。聯合報、願景工程基金會遠赴格陵蘭,紀錄氣候變遷對當地造成的全面衝擊。當氣候變遷成為格陵蘭人的日常,他們來不及害怕,已被迫接受現實,學習調適。
【聯合71】許願未來 點亮角落微光
【聯合71】許願未來 點亮角落微光 延續聯合報70周年「許願未來」精神,聯合報71周年以「許願未來,點亮角落微光」為主軸,參考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將許願人行動與永續發展目標相連結,期許實踐願望的同時,也能帶領台灣邁向永續。
藥頭、車手、感化院 6名中途少年的觸法自白
藥頭、車手、感化院 6名中途少年的觸法自白 人不輕狂枉少年,但輕狂之後,付出的代價卻是沉重的。根據法務統計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5月,全台有626位學生接受感化教育。《聯合報》走進這群少年的世界,傾聽他們的掙扎與徬徨,6位中途少年的自白,訴說著觸法行為背後的困境與茫然。
政策空轉 壓力倍增 108課綱三年陷五大困境
政策空轉 壓力倍增 108課綱三年陷五大困境 2019年108課綱正式上路,《聯合報》每年推出獨家民調,一周年調查全台國高中的實施現況;二周年調查大學教授看學習歷程檔案;課綱走到第三年,進入教師口中的「深水區」,本報再次藉由獨家民調,看見教學現場的改變與挑戰。
失控寵物島:誰讓牠們無聲死去?
失控寵物島:誰讓牠們無聲死去? 「這好可愛」是許多人對特殊寵物的第一印象,甚至因衝動或獵奇心態而購買,但我們是否真的善待牠們?本報針對特殊寵物的走私、繁殖、銷售與棄養展開調查,探究法規出現什麼漏洞,使牠們淪為無聲受害者。
六都宜居大調查 哪個城市居民最幸福、最光榮?
六都宜居大調查 哪個城市居民最幸福、最光榮? 2022年底九合一選舉在即,聯合報系民意調查中心公布最新六都民調,針對首長施政滿意度、居住幸福感和光榮感,以及六都防疫、經濟、治安、交通、市容及長照等六面向調查,專訪六都首長、專家學者、各界代表,提供讀者最深入報導、最權威解讀,做為年底選戰的觀察指標。
大考亂象 真假素養考題
大考亂象 真假素養考題 素養是近幾年最熱門的108課綱關鍵字,然而走鐘的素養考題卻不在少數,甚至會考、學測都曾出現。影響全國百萬學生的考題出了什麼問題?該怎麼改善?
國境擱淺者 系列報導
國境擱淺者 系列報導 這場新冠疫情,阻斷了無國籍寶寶的回家路。移民署統計,截至2019年6月,全台共有754位無國籍寶寶,在育幼院、寄養家庭間漂流,是無國籍寶寶共同的成長經歷。在疫情之前,無國籍寶寶仍有機會被帶回生母的祖國,但疫情爆發後,各國鎖國,無國籍寶寶的返家路變得更漫長,家,也變得更遙遠。《聯合報》記錄了疫情之下,擱淺在台灣的無國籍寶寶、暫居庇護所的新手移工媽媽的故事,希望有一天,他們能夠找到永久住下的家,不再擱淺於國境之間。
聯合七十 許願未來
聯合七十 許願未來 他們許下心願,守護台灣。 2萬5550個日子,聯合報見證歷史,也見證每一個留鄉愛土的人。2021年,聯合報邀請70個在台灣各角落默默耕耘的實踐家,為台灣的未來許下心願,相信許願不必雙手合十,我們可以繼續攜手同進,下一個70年。
聯合報數位轉型報告
聯合報數位轉型報告 新科技衝擊媒體產業,新聞室內的數位轉型,宛如一場自我革命。70歲的聯合報,如何從「報紙優先」走向「數位優先」,推動組織改造、重新定義內容、摸索營運模式,同時堅守新聞倫理與品牌價值,在傳統與創新中,找出一條媒體生存之道。這份報告訪談超過50位聯合報記者與主管,揭露媒體工作者在數位轉型過程中最真實的心聲,以及找尋自我價值的心路歷程。
憂鬱世代:誰殺了台灣青少年
憂鬱世代:誰殺了台灣青少年 蓄意自我傷害佔台灣青少年死因比率創新高,台大更於2020年末連續發生數起大學生自傷事件,孩子的心理健康備受考驗。《聯合報》解析教育制度、社群媒體與家庭關係如何影響年輕世代的心理狀況,深入探討校園心理安全網還有什麼漏洞待補強,牽手社會一起接住每一條年輕生命,度過前所未有的青少年憂鬱風暴。
六都新象
六都新象 若問台灣人對於六都的印象,得到的常是上面的答案,這些答案呈現了城市的某種面貌,卻也忽略了城市的其他可能性。 《聯合報》走訪六都,邀請在不同產業深耕、熱愛家鄉的在地青年一起回顧,這20年間,六都有什麼新面貌?什麼改變了、什麼則維持不變?下個20年,六都在地青年又希望透過各種熱血的方式,把自己的家鄉帶往何處? 邀請您一起打開感官,感受六都在這20年的變化。
樹的無聲吶喊
樹的無聲吶喊 每年植樹節,都可見到多位大官帶頭種樹,「種樹救地球」儼然成為全民運動,但相關機構及民眾常缺乏種樹觀念,導致種下去的樹缺乏管理維護,若仔細觀察我們周圍的樹,會發現許多樹的處境令人心寒。 《聯合報》採訪團隊走訪各縣市種樹現場,記錄了不同棵樹的幸與不幸,期許台灣社會不僅要會種樹,更要懂得「把樹種好」。
【108課綱大調查】 升學主義 教師心中的教改殺手
【108課綱大調查】 升學主義 教師心中的教改殺手 《聯合報》針對全台929所國高中、1243位民眾進行民調,發現超過6成民眾沒聽過108課綱、7成家長不清楚課綱內涵;升學是教師認為的教改殺手,也是家長最焦慮和擔心的制度變革。
無效預算?揭露課綱五大亂象
無效預算?揭露課綱五大亂象 108課綱上路將滿1年,政府砸入大量預算,推動這波被教育界喻為「20年大躍進」的新教改,但《聯合報》追蹤調查,教學現場已出現五大亂象,讓課綱精神變了調。
謝謝你們!向台灣防疫英雄致敬
謝謝你們!向台灣防疫英雄致敬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政府全力防堵疫情擴散,除了大家熟悉的指揮官陳時中,背後還有許多防疫英雄默默付出,《聯合報》記錄防疫英雄的故事,謝謝他們守護台灣。邀請你留下想說的話,向辛苦的防疫英雄說聲謝謝、或加油打氣!
抗新冠肺炎 台灣防疫決策贏在哪裡?
抗新冠肺炎 台灣防疫決策贏在哪裡? 新冠肺炎讓全世界陷入恐慌,《聯合報》透過圖表還原台灣防疫關鍵措施。
當全世界都想減碳 無煤家園真的可行嗎?
當全世界都想減碳 無煤家園真的可行嗎? 當能源轉型已勢在必行,各國政府如何協助燃煤產業轉型、催生再生能源產業,民間團體又如何將節能與公民發電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愛冷卻了?兩岸婚姻大退潮
愛冷卻了?兩岸婚姻大退潮 吳奇隆與劉詩詩、楊丞琳與李榮浩......兩岸明星橫跨海峽的婚姻令粉絲稱羨,但從螢幕上回到民間卻沒有想像中熱絡,結婚數在2003年到達高峰後,15年間減8成。
農場動物的眼淚 餐桌美味背後的飼養悲歌
農場動物的眼淚 餐桌美味背後的飼養悲歌 雞蛋、豬肉、牛奶,是台灣多數人每天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物,這些「食物」來到餐桌之前,是如何被飼養、對待的?關係到你吃進嘴裡的食品安全。
天亮之後-921大地震廿周年
天亮之後-921大地震廿周年 1999年的921大地震帶走2415條人命、震垮10多萬棟房屋,這場世紀災難是台灣人的共同記憶,如今時間已過了20年,當年的災民們過得如何?我們的家園夠安全了嗎?
【當寶島變熱島】高溫會殺人
【當寶島變熱島】高溫會殺人 熱、好熱、非常熱!熱島效應是造成都市增溫的關鍵推手,不僅使空汙加劇、民眾也面臨更高的健康風險。
消失的紙餐盒 回收一場空?
消失的紙餐盒 回收一場空? 台灣每年消耗80億個紙餐盒、紙杯,不管源頭有沒有分類,7成以上最後都進入焚化爐,和一般垃圾一起燒毀。《聯合報》直擊調查,找到三大回收黑洞,揭露紙餐盒回收攏係假的內幕。
揭開白色巨塔謊言-二手醫材 病患自費成冤大頭
揭開白色巨塔謊言-二手醫材 病患自費成冤大頭 手術室裡不能說的祕密─「你的開刀醫材是二手貨?」經過長期追蹤,《聯合報》挖掘到國內自費醫療的大黑洞,眾多醫院竟不顧法令與病患感染風險,私下重複使用一次性手術耗材。
【來不及說再見】5個被酒駕撞碎的生命故事
【來不及說再見】5個被酒駕撞碎的生命故事 10年來,台灣有近3,000人於酒駕車禍中喪命,更有逾10萬人因酒駕車禍而全身癱瘓、截肢,或終生不良於行。每個數字背後都是一個來不及綻放的生命。《聯合報》從5位酒駕受害者與家屬的告白出發,從他們身上看見悲憤與思念。
誰殺了石虎-路殺、官僚殺 血跡斑斑的保育悲歌
誰殺了石虎-路殺、官僚殺 血跡斑斑的保育悲歌 2011年到2019年短短8年間,全台有75隻已瀕臨絕種的石虎遭「路殺」。血跡斑斑背後導因於政府的土地開發、官僚式不顧生態的「前瞻計畫」,拿你我的納稅錢來破壞石虎棲地的完整性,讓應受保護的石虎得冒著生命危險穿越馬路,魂喪國道。
按讚、打卡、看影音 你的數位隱私保障了嗎?
按讚、打卡、看影音 你的數位隱私保障了嗎? 你曾經到餐廳吃飯,沒打卡,但google地圖卻跳出餐廳位址要你給個評價?或是上網買個掃地機器人,隔天就接到詐騙電話?小心!你在網路上的一舉一動,都在洩漏隱私。
比監視器更可怕 誰在偷看你的個資?
比監視器更可怕 誰在偷看你的個資? 為什麼在Facebook、Line上的一舉一動廣告商彷彿都知道?為什麼駭客能取得你的個資?所有資安危機,都要從你的手機使用行為說起......
每晚與時間賽跑的印報人
每晚與時間賽跑的印報人 大選那一夜,他們印到凌晨5點才收工…聯合報印刷廠每晚都在與時間賽跑,在記者寫好新聞稿、編輯排好報紙版面後,印刷廠得繼續為報紙品質把關,才能在隔日一早將最完整的報導呈現給讀者。
看不見的手 誰讓性暴力受害者噤聲?
看不見的手 誰讓性暴力受害者噤聲? 去年,台灣每37分鐘有一起性侵害案件發生;學者調查,有8成民眾曾遇過性騷擾,但每年申訴案只有500件。當反性侵、性騷的「#Me too」運動在全球風起雲湧時,台灣卻寂靜無聲,為什麼?
人員、作業、設備、管理都出包 1021普悠瑪出軌翻覆意外全記錄
人員、作業、設備、管理都出包 1021普悠瑪出軌翻覆意外全記錄 台鐵6542次普悠瑪列車翻覆造成18死、超過200傷的重大傷亡。台鐵局發言不斷將責任歸屬導向司機個人,但通聯記錄曝光後,台鐵說法被重重打臉。《聯合報》拆解事件前因後果,發現許多關鍵時間點被錯失,背後更有許多台鐵多年未解的沉痾。
台灣無論好壞 都是我們的共業
台灣無論好壞 都是我們的共業 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2019年退休,各界無不關注林懷民及雲門舞集的下一步。對於這塊孕育雲門舞集的土地,林懷民有滿懷的情感與憂心,退休前他接受《聯合晚報》與新媒體中心專訪,暢談他眼中的台灣變化、雲門歷程與內心感懷。
「我和我的高齡室友」 跨世代共居如何迸出奇異火花?
「我和我的高齡室友」 跨世代共居如何迸出奇異火花? 「他們不是等著被照顧的老人家,是年紀較大的鄰居朋友。」台北市陽明老人公寓推動「青銀共居」實驗,開放8名文化大學學生入住,需陪伴長者下棋、唱歌、教導3C等,這些相差5、60歲的「鄰居朋友」相處起來會擦出什麼火花呢?
親人猛下指導棋 照顧者最崩潰的事
親人猛下指導棋 照顧者最崩潰的事 台灣愈來愈老,「長期照顧」幾乎已成家家都難念的經。照顧失能父母,是體力、財務、情緒的三重煎熬;但最難對付的,是因為:對於「照顧」,人人都有意見。在傳統孝道、社會觀感的交叉劫持下,太多下「照顧指導棋」的關心者,由四面八方而來的意見,讓真正擔起照顧責任的人,更手足無措;眾人眼光、輕率的評斷,彷彿變成「照顧勒索」,讓照顧責任愈形沉重。
35元的營養午餐 你的孩子吃了什麼?
35元的營養午餐 你的孩子吃了什麼? 35元,是雲林縣一餐營養午餐的金額。已經夠低的價格,還不全然用在食材上,請廚工、維護設備、運送等各項成本扣完,孩子一餐實際吃到的食材費不到25元,在便利商店買不到一顆御飯糰。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盤點營養午餐的三大事實,反映台灣營養午餐現況的亂象與畸形。這一餐不到30元的飯菜,家長們聽到孩子異口同聲說「好吃」,心裡能不發毛嗎?
兒虐告白 爸媽是我的噩夢
兒虐告白 爸媽是我的噩夢 「為什麼你們的命會這樣?」照顧受虐兒的寄養家庭,媽媽每講一句就哭。每年新聞報導裡層出不窮的虐嬰、虐童案,一樁樁兒虐案件讓社會心碎,但受虐兒的數字從沒減少過。平均每3天就有一個孩子來不及長大,每天都有孩子被打到進加護病房。
走出同溫層泡泡 為世代對立找出路
走出同溫層泡泡 為世代對立找出路 「年輕人很會花錢、不願吃苦」,上一代指責年輕人似乎成流行,掌握網路話語權的青世代也予以回擊。作家龍應台以「斷崖」形容目前的世代落差;當互厭成為集體情緒,世代間的理解與對話是否還有可能?
我家的年夜飯不一樣
我家的年夜飯不一樣 《聯合報》在過年前拜訪了4個來自不同國家的台灣媳婦、女婿,他們把家鄉菜端上餐桌,異鄉就在台灣,年夜飯原來如此豐富溫暖。
好好說再見 插畫記林杰樑走後1500天
好好說再見 插畫記林杰樑走後1500天 俠醫逝世四年餘,遺孀譚敦慈難得卸下理性形象:永遠走不過這段路。不想用遺忘來道別,《聯合報》從譚敦慈視角,看摯愛心跳停止後的世界,並存的勇敢與脆弱
研究報告
如何用插畫說好故事?聯合報的數位報導新嘗試
3D帶你攀龍洞 岩壁上的舞者 找路前進
3D帶你攀龍洞 岩壁上的舞者 找路前進 一位外國攀岩者為它著書、一群攀岩者假日就到這裡報到。這裡是龍洞,宛如峭壁的峽谷地貌,鄰近海洋聞名,時至今日更成為世界各地攀岩者必訪的亞洲知名攀岩場。許多人在這裡重新理解自我、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愛上倘佯自然的舒適。
研究報告
把3D模型擺進新聞 學到的三件事
大人樣Young 不受年齡束縛的新老精神
大人樣Young 不受年齡束縛的新老精神 年紀大了,大媽只能燙卷卷頭,大叔只能穿黑色,低調默默生活嗎?日本人推崇60歲要時尚生活,台灣也能有屬於自己的「大人樣」,看看台南的黑狗阿嬤、刺青綁辮子的大媽告訴我們,老也是一種格式與滋味。
香港是我的家 看香港回歸20年的「變」
香港是我的家 看香港回歸20年的「變」 鄧小平承諾的「50年不變」,才20年,今天的香港什麼都變了。街上傳統小店消失,被各式珠寶連鎖店取代;走進酒樓,耳裡聽到的普通話多了,廣東話少了,嘴裡嘗的港點,也大多是從大陸運來、機器量產的...
我吃了肚子有垃圾的魚 海洋汙染進行式
我吃了肚子有垃圾的魚 海洋汙染進行式 海洋汙染不再是「下一代的事」,澎湖孩子過去愛吃魚,現在卻說吃了會拉肚子,魚胃剖開,看到裡面有塑膠碎片。靠海吃飯的基隆漁民,現在一起網就得在垃圾堆中挑魚?
致.照顧者-該急救,還是讓他走…照顧者的沉痛告白
致.照顧者-該急救,還是讓他走…照顧者的沉痛告白 那一夜,瓊瑤哭了。作家瓊瑤日前對外界坦言,10多年來陪伴丈夫進出醫院,身心俱疲。台灣78萬失能者有過半數靠家人照顧,隱性照顧者達270萬人。在台灣,我們能放心老嗎?
我戒毒,妹妹卻因毒而死:5個少年染毒的故事
我戒毒,妹妹卻因毒而死:5個少年染毒的故事 改變真的很難,吸一口毒,離毒卻要花一輩子來戒。衛福部調查,全台有近萬名未成年吸毒者,這群孩子平均14.8歲染毒,國中沒畢業就沉淪毒海,之後的人生後得花上一輩子來戒癮。
中橫走過一甲子 192公里的淚與笑
中橫走過一甲子 192公里的淚與笑 中橫,台灣最老的橫貫公路,橫跨台中到花蓮,這裡曾有過上萬人次築路人,一斧一鑿與大自然搏命,4年失去225位夥伴,長眠於長春祠碑文中。1980年代健行隊員度過難忘營隊,但921震後,交通中斷,開發與環境間的難題再次浮現。中橫走過60年,但它的故事仍在持續。
研究報告
從零到爆品 洞察讀者的探索實驗
用聲音說故事 移工的勞動紀事
用聲音說故事 移工的勞動紀事 近60萬名東南亞移工,為了生活跨國移動,他們踏上台灣,進入工廠、家庭、漁船,填補台灣勞力缺口,成為我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跨國勞動體系的複雜,讓遭遇剝削事實的移工,往往因法規的「灰色地帶」,讓輸出勞力母國與台灣無法承接他/她的困境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