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不及 長大的樹

10-20萬政府每年植樹節送出的樹苗數量。
0%-90%文武百官手植的「大官樹」歷年存活率。

歷年來,政府累計已送出數千萬株樹苗給民眾響應種樹,但經內政部統計,6都的綠覆率離法定目標依然遙遠。

政府送出的樹都種去哪了?為什麼歷屆大官樹存活率差這麼多?又是什麼原因,讓我們種下的樹,常常來不及長大?

不再風光的 大官樹

走進台北市的國家文官學院,大草坪邊上有5棵蘭嶼羅漢松,正對學院大門的那棵是前總統馬英九在2009年手植,長得相對高一些,其他4棵由中央要員種的就明顯矮了些。

管理人員說,羅漢松原有20棵,經颱風吹折和不明原因枯死,如今只剩「5兄弟」;另有3棵五葉松也死掉一棵,其中一棵已長不出葉子,樹形乾瘦憔悴,養護的園藝廠商定期施肥仍毫無起色,也找不出病因。

林務局負責中樞種樹活動,統計這些「大官樹」的後勢好壞兩極,存活率從9成到全軍覆沒都有,年代久遠的則已不可考。

例如近10年內的大官樹,受護民間樹意識高張影響,存活率有7到9成;早期如2007年在北藝大校園種的1.7公頃、2006年台大校園0.1公頃苗木,均已全數死亡。另如陸軍北區聯合考測中心的3.2公頃福木、相思樹等苗木,也死掉一半,原因都是「欠缺管理維護」。

樹藝師陳鴻楷感慨,大官在媒體面前都很認真種樹,但過完植樹節就不聞問,樹成了政治人物的作秀工具。

被棄養的 庶民樹

「政府每年送不少樹苗給民眾響應種樹,隨便算都有上千萬棵,但這些樹都種哪裡去了?如果都長大了,台灣會是今天這樣嗎?」

─都市林協會理事長李有田

李有田說,很多民眾不懂正確種樹,政府「送後不理」、民眾「只種不養」,結果就是政府年年發樹苗,卻任其自生自滅,形同棄養;沒有積極的樹木復育政策,如何強化國土保安、美化都市景觀?遑論一些為了開發基地、砍大樹種小樹的開倒車行為。

曾主辦植樹活動的林業試驗所官員回憶,有次植樹節贈苗活動,民眾大排長龍領到樹苗,但活動結束、人群剛散場,垃圾桶裡卻塞滿這些小樹苗,民眾告訴他「家裡沒地方可種」。此後他深受打擊,林試所也因此停辦植樹活動,直到這兩年民間愛樹團體合作推廣「做個負責任的種樹人」,才又恢復。

林務局長林華慶說,台灣都會區種樹綠化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林務局這幾年辦植樹活動也推廣「負責任種樹」,各地林管處提供免費植樹諮詢,仍盼全民響應種樹。

我們的樹 悲慘的活著

「如果把小狗、小貓養在過小的籠子裡,我們會不忍心,為什麼我們卻常把樹種在過小的空間裡呢?」

>─台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邱祈榮

邱祈榮表示,選對樹種、種對地點、好的栽種方式、後續養護完善‧‧‧要把樹種好,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少,但在台灣,民眾常給樹過小的生長空間,或把樹種在不適合的環境中,導致許多樹木不是壽命短促,就是僅能苟延殘喘的活著。

《聯合報》整理常見的錯誤種樹方式,希望在未來,更多的樹都能健健康康長大。

斷頭樹

行道樹常面臨「過度修剪」問題,工人一刀、一刀砍下去,原本綠蔭盎然的樹,立刻變成光禿禿的「斷頭樹」,不僅影響市容,更埋下樹木往後倒塌的隱憂。

被斷頭的樹會長出許多不定芽,並在日後長成不定枝,這些不定枝僅連接在樹幹外層,結構不穩,若強風來襲,容易折斷,危及路人安全。

殘障樹

一棵樹、加上3個支撐架─這是行道樹常見的景象,但這常見的街景背後,卻隱藏著「殘障樹」問題。

邱祈榮指出,民眾在選擇樹種時,普遍會選擇種「大苗」,這樣種起來比較有派頭,不過若缺乏相應的種植知識,沒有為大苗換較大的苗盆,會使樹苗的根系不健全,原本應昂然挺立的大樹也變成需靠支撐架支撐的殘障樹。

為避免新植、剛移植的樹在成長時被強風吹倒,有些廠商會先用支撐架支撐樹木。一般樹木的支撐架應在一年後拆除,但許多相關單位將樹種下去後,遲遲未拆除支撐架,導致樹木無法發展建全根系,僅能仰賴支撐架。

尿布樹

除了樹的「上半身」的問題外,許多樹的悲慘命運,則是發生在地表之下,而「尿布樹」是樹的下半身常見的災難。

都市林協會指出,許多廠商在栽種樹苗前,未將苗木根部土球的塑膠繩及塑膠網移除,這些根部一直包覆著「尿布」的樹木無法扎根,一經強風吹襲,樹木容易倒伏,亦成為馬路上的隱形殺手。

窒息樹

廠商為了美觀,常會在樹穴中種植灌木或複層植栽,但種植灌木時,至少會在樹穴中再覆蓋15至20公分的沃土,多覆蓋的土讓常蓋過樹木根領,導致樹木窒息、死亡。

此外,灌木的根系也會與樹木的根系競爭水分、養分,導致樹勢衰弱。

守護樹木 你可以這麼做

若看到樹木遭受不當對待,可以怎麼做呢?《聯合報》整理了樹木通報、救援專線及關心樹木的民間組織資訊,邀請你一同加入守護樹木行列:

公家單位
若發現危木,或有路樹相關問題,可至各縣市1999市民服務平台,選擇「路樹」項目,通報相關案例。

民間單位
台灣老樹救援協會:協助台灣各地老樹進行救援、養護等保育工作,若遇到老樹遭受不當對待,可至協會網頁填寫公益老樹救援相關表單

台灣都市林健康美化協會:致力強化都市內公有及私有樹木之管理,以發揮都市林的環境效益。

台灣護樹協會:致力守護台灣各地的樹木,審視公部門對待樹木的態度。

高雄。愛樹人:關注高雄樹木的護樹團體。

採訪

鄭朝陽、郭琇真、
洪敬浤、王昭月、
翁禎霞、蔡容喬、
余采瀅、陳雅玲

統籌製作

謝汶均

影像

許正宏、陳正興、
林澔一、劉學聖、
聯合報系願景工作室、
聯合報系資料庫、
廖偉健攀樹師、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

設計

許瑋琳

網頁製作

楊若榆

製作單位

聯合報新媒體中心、
視覺設計中心、
數據中心

監製

聯合報新聞部
聯合報系願景工作室

2019.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