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全球的減碳、廢核聲量正高漲,各國政府、民間團體在推動能源轉型時,卻仍面臨各式難題。
「能源轉型就像革命一樣,」一位推動南韓社區能源轉型的市民想到自己曾面臨的阻礙,不禁搖了搖頭。
能源轉型確實是場長期戰役。在台灣,蔡英文總統自上任來,積極推動非核、減煤目標, 並計劃在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佔比達20% ,但節節高漲的電費、供電問題卻也隨之而來;放眼全球,加速老舊燃煤電廠退役、發展綠能產業正成國際趨勢,不過各國也面臨扼制綠能產業發展的法規、過時的電力產業結構等阻礙。
當能源轉型已勢在必行,各國政府如何協助燃煤產業轉型、催生再生能源產業,民間團體又如何將節能與公民發電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聯合報》採訪團隊實際走訪英國、德國、荷蘭、日本、韓國,紀錄這5個國家的能源轉型之路,希望借鏡國外經驗,讓台灣的能源轉型之路走得更順、走得更遠。
福島核災事件後,日本能源政策在8年間兩次大轉彎,最終考慮降低發電成本、氣候變遷、降低能源海外依存度等因素,決定再次擁抱核電,並計劃在2030年,將核電佔比恢復到逼近核事故前的水準。
車子一路駛於福島田間道路,稻田與太陽能板不斷在眼前交錯,越往東南的海邊走,太陽能板的數量也越來越多。福島縣在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中受到核事故重創後,正力爭轉型,從核災縣變為引領日本再生能源發展的新能源大縣。
福島縣府在核事故一年後、2012年3月立刻修訂了福島再生能源推進展望,基本理念是打造安心、安全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從此不再仰賴核能。福島縣府並訂下2040年全縣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標。
福島縣企畫調整部復興綜合計劃課副課長山田清貴表示,福島的復興不能只是重建,眼光必須看得更遠,過去的福島曾是能源重鎮,未來要成為引領日本新能源的大縣,只有創造走在新時代尖端的產業,福島才能獲得重生。
原本是日本核能大縣的福島縣在核災後,選擇全面擁抱再生能源。記者蔡佩芳/攝影
福島除了是農作種類豐富的農業大縣,傳統上更是日本的能源大縣,不僅水力發電興盛,也是火力、核能發電重鎮,東日本大地震前,福島提供首都東京在內首都圈4成用電。
山田清貴表示,東日本大地震後,福島做為關東電力供給主力的結構崩解,以核能為中心的能源產業必須轉型,再生能源是代表性的新技術,也是福島未來發展方向。
福島沿海因海嘯重創,加上核事故影響,曾經較大範圍的疏散居民,雖然經過這幾年輻射檢測,避難指示區域已縮小到全縣的2.3%,但許多人、特別是年輕一代離家多年,早已在他鄉展開新生活,閒置的土地為發展再生能源提供了充分的空間。
福島具備發展再生能源的豐沛條件。記者蔡佩芳/攝影
福島縣企畫調整部能源課主幹(相當於課長)武內正志表示,利用政府補助,福島大力推進太陽能光電收購以及蓄電池設施的興建,2017年已順利將再生能源所占電源比例提升到30.3%,對2020年達到4成的近程目標,縣府充滿信心。
武內分析,包括太陽能、風力甚至生質能發電,福島具備了發展再生能源豐沛條件,且再生能源發電都不是巨型電廠,中小企業也能發展,在推動再生能源的普及上,並不需要仰賴大型電力公司的協助。
福島的可移動式氫能系統。記者蔡佩芳/攝影
前往福島縣廳訪問的這天午後,福島下了場彷彿能洗淨一切的滂沱大雨,隨著天氣放晴後也為福島帶來了一個好消息。
前往縣廳拜會的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社長小早川智明正式告知福島縣知事內堀雅雄,東電已決定將福島第二核電廠除役,包括福島核二廠的4座反應爐與核一廠6座反應爐,福島縣內核子爐將全數廢爐。內堀回應,福島嚴肅看待這項決定,並希望安全、切實地推進廢爐作業。
但福島追求的還要更多,山田清貴表示,縣府的目標不只是停止所有核電廠運作,而是將所有與核有關的事務,包括儲存在縣內的燃料棒、核廢料都移出縣外,讓福島成為沒有核能沒有輻射的縣。
福島在核事故後也持續與中央聯繫,提供各種資料,希望遊說政府放棄核能。但相對於福島的去核決心,日本中央政府再次將核電定義為重要基礎電源,決定重啟核電,8年間也有多個核電廠取得地方同意重新商轉。
山田表示,能源是國家政策的一環,有很多考慮的面向,福島縣無法干涉國家的決定。在國家補助下,有些地方在確保安全運轉前提下願意接受核電,但他表示,「福島不會再走回頭路。」
採訪團隊:彭慧明、董俞佳、蔡佩芳、謝汶均
統籌製作:謝汶均
影像:游昌樺、鄭超文、葉信菉、余承翰、報系資料照
設計:張心慈
網頁製作:楊若榆
數位行銷:
製作單位:聯合報新媒體中心、視覺設計中心
監製:聯合報新聞部、聯合報系願景工作室
2019.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