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場動物的眼淚:餐桌美味背後的飼養悲歌

台灣每人一年可吃掉300顆雞蛋、36.5公斤豬肉、17公升鮮奶。

但你知道 我們每天吃的這些食物從哪裡來?

蛋雞、豬、乳牛 是怎麼被飼養的嗎?

台灣近年食安事件頻傳,禽流感、戴奧辛蛋、芬普尼蛋、非洲豬瘟連環爆,民眾食不安心,也讓消費者開始重視食物來源。雞蛋、豬肉、牛奶,是多數人每天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物,這些「食物」來到餐桌之前,是如何被飼養、對待的?關係到你吃進嘴裡的食品安全。


你吃的雞蛋,有9成來自不見天日的格子籠,四隻蛋雞被塞進A4大小的籠子中,密集飼養加上衛生環境不良,農民大量噴灑殺蟲劑,導致蛋雞體內殘留芬普尼,產下的毒蛋全被你我吃下肚。工廠化畜牧,犧牲的不只是動物福利,消費者連帶成為受害者。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採訪團隊實際走訪蛋雞、豬、乳牛生產現場,看見在格子籠中互相踐踏的蛋雞、終生被禁錮在鐵欄中的母豬,以及乳房發炎、腳蹄變形的乳牛,牠們賣力為人類產蛋、泌乳,甚至貢獻自己的身體,成為我們餐桌上的佳餚,但從農場到餐桌,卻必須經歷一段極其痛苦的過程。


當我們不斷從動物身上汲取所需,是否曾想過對牠們有更溫柔、友善的可能?台灣有一群農民,正以友善飼養方式,打開鐵籠、圍欄,讓農場動物依照自然習性生活。


「動物好,人才會好。」動物福利不僅僅是道德呼籲,更是食安問題的法門。重視動物福利是世界趨勢,台灣的農業環境要如何改變?政府、消費者又該怎麼做?


邀請你跟我們一起閱讀這系列的影像與報導。


採訪:郭琇真
統籌製作:蔡佩蓉
影像:黃仲裕、李欣澄、許瑋琳、報系資料庫、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茂林畜牧場提供
設計:許瑋琳
網頁製作:胡凈悟、楊若榆
數位行銷:劉時均
製作單位:聯合報新媒體中心、視覺設計中心
監製:聯合報新聞部、聯合報系願景工作室
2019.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