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最多瀏覽
古人驗屍不靠醫學?一窺古代官員、仵作的驗屍指南
清代驗屍制度和現代有什麼不同? 現代驗屍靠法醫,古代則是仰賴官員和仵作、穩婆的「合作」。但是你知道古人驗屍不是在小房間驗、仵作不用考證照、官員也要親自下海,照書核對嗎?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
老派「氣口」之必要!臺語歌的悲涼唱腔如何煉成?
臺語歌曲,臺灣命運的寫照 「愛拚啊才~會~贏~~~」人們熟悉的〈酒後的心聲〉、〈舞女〉、〈心事誰人知〉,其花俏轉音、顫音和悲涼哭腔,成為臺語老歌的基調。但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陳培豐研究員發現,這種日式
黃進興/至聖與先師──追憶已故史學泰斗余英時
史學家憶師余英時 8 月 1 日晨間,中研院院士余英時(1930-2021)於美國寓所睡夢中逝世,享耆壽 91 歲。余英時師從國學大師錢穆,深入研究中國思想、政治與文化史,為一代史學泰斗。中研院副院
玉石夢、罌粟田採大煙──穿梭中緬泰的邊境故事
孤軍以外的邊境研究 1949 年,一群國民黨軍隊從雲南撤退至緬甸、泰北,成為英勇反共的「孤軍」。但在異域孤軍的故事外,有更多平凡百姓為求謀生,穿梭遊走在雲南、緬甸、泰國的邊境國界,他們的聲音鮮少被聽
惡女大轉型!主持祭祀、帶兵作戰,為禍國妖姬妲己翻案!
翻轉千古狐狸精妲己形象 美艷惑人、愛吹枕邊風,論起狐狸精始祖,非「妲己」莫屬。她不只背負毒害正宮的罪名,連國家滅亡都算在她頭上。但比對考古發掘,商代王后業務繁重,要當祭司、還要上戰場,如果妲己穿越而
還會再有乾旱嗎?臺灣不容樂觀的水資源困境
「地球模擬器」與氣候變遷 臺灣在 2021 前半年面臨嚴重的乾旱,中南部水情見紅,讓在地居民相當憂心。這次乾旱是否就是氣候變遷的結果?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許晃雄特聘研究員指出,氣候系統極端複雜,不
臺灣鐵器時代出土大量玻璃珠?用考古學與材料科學找答案
為什麼要研究臺灣鐵器時代玻璃珠? 古代物品的交換與流動,是考古學密切關注的主題。臺灣在新石器時代的流行物品是「玉」,到了鐵器時代,玉的風潮不再,取而代之的飾品正是「玻璃珠」。過去臺灣考古學家認為鐵器
羅妹號事件考古揭密:19世紀擊退美軍的排灣族,到底多強大?
羅妹號、牡丹社事件的考古學觀點 1867 年,一艘美國商船羅妹號(Rover)在南臺灣海域觸礁,船員上岸後遭原住民殺害遇難。此後數年間,清兵、美艦、日軍先後兵臨恆春半島,台灣捲入詭譎莫測的國際政治角
從「膠鞋廠童工」到「尋租中國研究者」──吳介民與他的知識遠航
中國如何創造經濟神話? 中國崛起,是近年舉世矚目的議題,但中國的發展軌跡與日、韓、台迥然不同,所謂的「中國模式」有何特殊性?下一步,中國還能持續創造奇蹟嗎?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吳介民研究員,拆解分析中
羌族版「魔女在身邊」!東方女巫傳說:羌族毒藥貓
四川羌族「毒藥貓」 傳說中國西南的藏羌族地區,每一村寨都住著「毒藥貓」,這些身懷謎樣魔力的女人能變身、飛行、下毒,如同西方中世紀女巫!「研之有物」專訪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王明珂院士,他走訪中國少數民
如何運用細胞機制改善脂肪肝?來認識什麼是泛素與細胞自噬
細胞兩大資源回收系統的特殊互動 細胞小小一顆,內部運作卻複雜無比,堪比現代化城市,生產、物流、回收與廢棄物清運,每個環節都要考慮平衡,時時應付變局。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的陳瑞華特聘研究員,發現細
COVID-19抗疫作戰的關鍵少數:中研院 P3 實驗室,開箱!
中研院 P3 實驗室 新冠病毒肆虐,防疫工作首重消滅、隔絕病毒,中研院在廖俊智院長帶領下,更是傾全院之力研發檢驗試劑、藥物、疫苗等等抗疫利器,務求消滅病毒無形。但在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卻有一間實
刻不容緩的海洋汙染!全球海漂垃圾大分析──專訪鄭明修
海洋廢棄物逐漸漂向熱帶和極區 近年海廢問題相當受關注,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鄭明修組成團隊,利用大數據運算分析 25 年來全球七大洋區的海漂垃圾,發現風阻效應和海流都會影響垃圾分布,從亞
《亂世佳人》經典角色!親切的黑人姆媽,為何掀起美國種族衝突?
誰應該被豎立雕像? 胖胖身形、寬厚率直,穿著白色圍裙,一手包辦家務──這個被暱稱為「黑人姆媽」的經典形象,經常出現在電影、廣告中。然而在美國種族衝突中,她卻是充滿爭議性的文化符號。為何為形象正面的黑
小果蠅竟能破解大腦之謎!原來控制飢渴神經機制是這樣運作
破解渴與餓的神經機制 我們的動機是如何形成的?大腦如何操縱飢渴的行動?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林書葦助研究員帶領研究團隊,發現果蠅腦中有一種名為 leucokinin 的神經傳導物質,它能調控不同的神經
古人就愛生猛海鮮、大啖鹹魚?海產臺灣的百年歷史縮影
海島國家吃海產竟然得靠進口? 一口啤酒、一盤熱炒海產解千愁!海產店是今日最臺味的庶民飲食,但回到清代臺灣,大啖海鮮卻是仕紳文人的潮時尚。更意想不到的是,當時臺灣人想吃魚蝦、牡蠣、鹹魚還得依賴島外的輸
人人都有癌細胞、罹癌真能治癒?一次瞭解何謂癌症免疫治療
癌症免疫治療 從 1982 年開始,癌症一直是我國十大死因之首。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顯示,2018年將近五萬人死於癌症,高達總死亡人口百分之二十八。癌症如果早期發現,大多能夠有效治療、恢復,當癌症
戰爭下的亞細亞孤兒──二戰集中營臺灣人拘留記
被遺忘的二戰臺灣史 電影《太陽帝國》裡被關押在日軍集中營的英美平民,或許是多數人對戰爭集中營的印象。然而鮮少人知道,二戰期間曾有數百位身處南洋的臺灣人,因為被視為日本人,一夜間失去所有,集體送入集中
小心,長期壓力誘發全身慢性痠痛!揭開「纖維肌痛症」的成因
日常壓力會誘發纖維肌痛症 纖維肌痛症(fibromyalgia)病患有全身慢性肌肉痠痛,可能伴隨失眠、焦慮和憂鬱等症狀,致病機轉一直是個未解之謎。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陳志成研究員與研究團隊,
軍事機密大變身!「黑貓中隊」空軍偵查照如何化為科學圖資?
當黑貓中隊遇上 GIS 大半個世紀以前,一群秘密特訓的飛行員冒著生命危險,駕駛史上最難開的 U-2 偵察機,隻身潛入中國領空偵查,最終僅約半數隊員平安除役。三十年後,當年的機密航照連同其他早期空軍偵